爸爸的“午间论坛”

标签:
家庭亲情午间论坛杂谈 |
分类: 生活记录 |
老爸离休后,举家定居在某干休所——一个老干部集中的生活区,一呆就是20多年。而伴随他一直到今天的还有一个特别的活动——“午间论坛”。
其实,“午间论坛”不过是我给这个特殊群体聚会而起的一个名字而已。老爸所在干休所的老头儿们相互间比较熟悉,离开工作岗位闲下来之后也喜欢在一起交流交流。慢慢地,每天午饭后成了他们聚会的时间;慢慢地,大门外的小凉亭成了他们聚会的地点;慢慢地,一个特别的“午间论坛”形成了。
开始,看着老爸饭后必出家门,总是说:“看,又去上课了”,或者问:“又开会去?”老爸也总是笑呵呵地答:“对!对!”这几乎成了老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我感到还是称他们的聚会为“午间论坛”更为贴切。实际上,所谓“午间论坛”就是一帮革命老前辈在特定时间里围在一起天南海北侃大山。
“午间论坛”几乎是雷打不动。每天午饭后大约12点多钟,被我称为“伯伯”或“叔叔”的老头儿们自发地陆续聚集,夏天拿着大蒲扇,冬天带上棉座垫,不慌不忙不急不火,无拘无束逍遥自在,互相招呼着围拢在一起,随意进入一天的话题。只要不是恶劣的天气,只要没有特殊理由,只要身体允许,他们总会先后到场,极少缺席。
每天论坛的时间长短不一,大多在半个小时或稍长,一般由到场人员、谈论的话题、天气状况和“人气指数”等因素决定。他们的午睡时间都在一点钟之后,有时会延续到一点半才能安静下来。
听老爸介绍,他们谈论的话题非常之广泛,国际形势、国内热点、台海局势、反腐倡廉、社会现象、敏感问题,以及身边的趣闻轶事等等,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谈。可能因为他们经历过创业的磨难,感受过打江山的艰辛,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加关注。更况且,他们的互动能够使他们增强智力、活跃思维,增强友谊,强健身心!
老爸自然成为论坛的“常委”,而且充当着论坛主讲之一的角色。老爸自退休后,大脑一天也没有下岗,一如既往地关心着国内外形势和时事政治,自费订阅的报纸刊物一大堆,近年才在家人强烈抗议下作了调整。前几年,爸爸参加了老干部“台海形势研究小组”,直到现在还每日跟踪台海问题的相关报道,中央台的“海峡两岸”和凤凰台的“时事评论”都是他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
记得我当综合处长的那段时间,因为对台海局势也有所关注,还经常与老爸进行“业务交流”,我特地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后供老爸参考。惭愧的是,我是出于工作需要而非兴趣所致,完全没有老爸那种严谨务实、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到如今,只有更多聆听老爸的评论和教诲了。
我发现,为了中午那一小会儿的时间,为了那有限的交流,为了那些愿意听他讲述的同伴,老爸会更加认真地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小外甥还专门为他安装了电视天线以便能够接收到凤凰卫视的节目。所以老爸能成为论坛主讲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有时也会想,一把年纪的人了,还关心什么政治,在家颐养天年、坐享清福就是了,何必如此忧国忧民。慢慢地我有些理解了他们的心思和境界,这是一种多么可贵多么难得的精神——一种精气神,它使人豁达使人开朗,使人积极向上,使人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我们这一代乃至我们的后代,远不及老一辈的情怀。
“午间论坛”使老一辈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大多经历过战争年代的出生入死,对现实社会能够从一种特别的角度去审视,去评说。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交换并获取信息,感受世间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经常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在这种讨论和争论中求得共识,也寻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开始时,大院的离休干部都是刚刚退下岗位不久,参加“午间论坛”的大约有20余人,每天的“会议”开得轻松而热烈。20多年过去了,他们共同走出“耳顺”花甲之年,跨进“从心所欲”古来稀的行列,还有一些“强硬派”坚定地步入了被古人称为“耄耋”的年龄段,我的老爸和他的“午间论坛”在风雨飘摇中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老战友、好伙伴,当初的“常委”剩下的已经不多。
然而,还是那个时间,还在那个小亭,老爸和他的“午间论坛”仍在。我透过心中涌起的阵阵酸楚看到了其间蕴藏的生命力!我默默地祝愿我亲爱的老爸永远健康快乐,继续用他独特的魅力感染四方,永远活跃在自己的“午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