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赤松黄大仙香港社会旅游 |
分类: 香港印象 |
黄大仙祠原名啬色园,是香港最著名的庙宇之一,在香港乃至海外都享负盛名。到香港工作之前,就从一位朋友那里知道了“黄大仙”这个名字。因为生意上的事情,这位朋友经常往返于北京和香港之间,黄大仙则是她每年必去上香的地方。据说,黄大仙的香火很旺,也很灵验。
在香港工作期间,我利用一个春节假期慕名前往。没有想到竟有黑压压的一片人群拥在祠前,要想走进祠院必须沿着指定路线绕上好几圈,我随着众多虔诚的上香膜拜者耐心地移动脚步顺序前行。听说,从每年农历年底到 正月十五,有大量的善信(也有部分旅游者)前往,更有不少善男信女争相赶在农历大年初一上“头柱香”。据传,每年的农历8月23日是黄大仙的诞辰日,因此所有黄大仙的弟子会在当日正午时分聚集于祠内主殿,参与相关的祭祀活动。
据传说,黄大仙俗名黄初平,牧羊人出身,得神明点拨改学医术并修得正果,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受惠者自发修祠参拜。因他居于赤松山,后人称之为“赤松仙子”。20世纪初,有位道士名梁仁庵率人从广东西樵山普庆祖坛奉接黄大仙的“宝像”来到香港。最初,在湾仔供奉并开坛阐教,后经仙人指点,选择了九龙狮子山下的龙翔道建祠。随着信众渐多,香火日渐鼎盛,成为港九著名庙宇。
黄大仙祠烟雾缭绕,拥挤在一起的信众手持香烛,争先顶膜礼拜,我的眼睛被烟火熏得直流泪。有一处辟出的地盘,摆放着几摊佛位和供品,一些人虔诚地在那里磕头祭拜。
寺庙内售卖膜拜用品的摊位红火得很,除了上供用的香以外,还有水果点心等供品,佛、道、儒家的宣传品和各式小摆件等也让人眼花缭乱。我还饶有兴趣地买了一个黄大仙的小风车,一直拿在手里。据说在黄大仙求签非常灵验,号称“有求必应”,所以专程来算命看相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其中不少人是为了求得指点迷津特地远道而来。
黄大仙的建筑承袭了中国古典庙宇的传统特色,雄伟壮观,金碧辉煌,祠外的大牌坊上“赤松华大仙祠”几个大字很是醒目。整个庙宇占地18,000多平方米,除作为主殿的大雄宝殿之外,还有从心苑、乌龟池、图书馆、药剂厅和奉祀吕祖的三圣堂等,其中以精雕细刻的牌坊建筑最为典型。庙旁的小庭院精巧玲珑,绿树竹林,秀美宜人,旁侧的九龙壁是仿照北京九龙壁而建的,壁上刻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的题诗。听说祠内珍藏着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是集儒、释、道三家于一身的“圣地”。这里还是香港唯一可以举行道教婚礼的庙宇。
走出黄大仙,我还在想,香港真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地方,高度的社会文明与看起来有些愚昧的宗教崇拜是那样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这也是保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一个元素?
到黄大仙的交通也很方便,搭乘地铁可直达“黄大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