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忘返太平山
一个城市,但凡有了山有了水,就会透出灵气显出动感。香港就是这样一个城市。
我喜欢漫步或静坐在维多利亚港的岸边,享受海风的爱抚倾听海浪的诉说。但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投入”,难得在大海的怀抱中与海水亲密接触。
山则不然。山永远敞开胸怀,表现出特有的慷慨和宽容,我仿佛随时都可以听得到远山的呼唤。所以,我更钟情于把自己置身于绿色置身于山,我常常循着那呼唤走进山来。
最常去的也是最让我留恋的山当属太平山。常常选择在下班后的傍晚,约上三两个同事结伴前往,为了健身,也为了追逐那无声的呼唤。
要触到山体,首先要走过几条街道,穿过香港大学的校园,登攀若干级水泥台阶。这一段的路程显得有些单调和生硬,怨不得一些朋友只是因为这一段才舍弃了上山的念头。
可当你把那街道那台阶甩在身后,踏上山间小路的那一刻,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乐趣会随之而至。
通往太平山顶的这片山林是香港多个郊野公园中的一个,起名为龙虎山郊野公园。山间的健身径平缓地向上延伸了去,路面粗糙而坚固,为了防滑同时也为增加运动中与脚板的摩擦力,使登山更加安全。路标清晰标明到达山顶的距离,也在小道分岔时指明方位;两旁的一些宣传栏向行人介绍着山中各种植物的名称和习性;沿路有几处遮雨亭并摆放着长椅、垃圾桶;简单的健身器械安放在途中专辟的场地。
行走在山间,揣一份悠闲,甚至有些忘我,实际上人本就是大自然之物,所以身在自然之中就像回归了自我。记得有一次途中赶上雨从天降,我们几个执著的登山者欢喜地小跑到亭下避雨,互相笑望着被打湿的衣衫,却不等雨住就又回雨中。还有两次在行走中,冷不丁从路边跳出欢快的蛙,大模大样地停留片刻,又一跃而去,好像提醒我更加关注这自然的和谐自然的奥妙。
我喜欢山中的空气。顺着路径前行,不知不觉中回眸一望,道路一侧已是深谷,树梢竟也触手可及。满山植被像是庞大的天然氧吧,绿树翠竹青草不知疲倦地输送着奉献着倾吐着新鲜的氧气,污浊的空气在这里被净化,连同身体连同意识都被同时净化,你会欣然沉醉于这清新与清香之中。哦,这清新这清香可能不是谁都可以嗅得到的,可是我能。与城市中的“食肆饭味+海货腥味+汽车尾气+空调废气”合成的浑浊相比,这里不俨然是“世外桃源”中的一处吗?
我喜欢山中的声音。潺潺流水声,鸟啾,蛙叫,蝉鸣,还有绿叶在微风轻拂下的窃窃私语,如此美妙的和声,啊——莫不是那天籁之声!这声音舒缓轻柔清晰动听,在沟壑在枝头在空中在身边弥漫、飘摇,余晖微笑着温柔地撒在山间,落日后的山林恬静而生气勃勃,城市中隐隐的轰鸣经过大自然的过滤,已经渐渐远去。
我喜欢山中的景色。到过香港和向往香港的朋友大概没有不知道太平山的,到山顶观景也是到港一游的必然科目,但是我更喜欢在登山的途中看景。选一处居高临下的位置,拨开环抱山体的绿色,透过身边的景,向远方向山脚向那美丽的海湾向那不眠的楼群俯瞰而去,尽收眼底的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立体画卷。一日,我们还寻到山中的一片绿茵,那精致的园林让我们惊喜不已。
我也喜欢山中的陌生山友。在蜿蜒的山径上常常会遇到或健身或休闲的朋友,平日里大多是些年轻人和外籍朋友,也有老香港和在港工作的内地人,更有一些“强者”或跑步或骑车上得山来,那体力那毅力实在令人钦佩。山中相遇,大家总是挥挥手点点头,有时也用不同的语言互相问候,似曾相识的样子,传递的是毫无设防的轻松微笑,还有健康和活力,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登太平山已经成为我在港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虽然往往是在黄昏时分才踏上“晨运径”,大汗淋漓也好,气喘吁吁也罢,身心总是那么放松,精神总是那么愉悦。
我爱那满野绿色,我爱那让我流连忘返的太平山。
链接图片请阅读上篇:流连忘返太平山(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