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长廊

假日散步至铜锣湾闹市,没有随着人流涌进繁华的商城,而是随意走上了位于SOGO广场以东的过街天桥。天桥的主体是土黄色的砖石结构,波形支架连接桥面和顶蓬,横跨的主路两端各有两个出口,人行通道长廊的环形设计也很有特点。
然而,这座行人天桥的特别之处还不是它的造型,倒是那些在天桥的长廊上悬挂的椭圆形的铜牌。我漫不经心地抬眼望去,立刻被一种怀旧的气息感染,多么珍贵的历史资料!
这座富有创意的长廊美化工程始于2002年5月,由湾仔社区、民政事务总署和湾仔民政事务处共同主建,其设计独具匠心,构思简洁又蕴含深远,因此又被称为“掌故廊”。

长廊上悬挂的铜牌以蚀刻工艺展示了从1842年到1952年的历史照片,横跨了一个多世纪,浓缩了港岛湾仔区域的历史变迁。
照片显示了昔日湾仔区内的重要地标,包括著名的跑马地马场、黄泥涌峡道哨站和宝云道配水库;照片还展现了久经岁月洗礼的莲花宫和洪圣古庙、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大坑马球场和海员俱乐部;填海前因河道状似鹅颈而得名的鹅颈涌等旧貌也一一重现……

这些古老的铜牌蚀刻照片看起来很是亲切,对比今日景象,一种怀旧气息充满长廊。漫步在此,回望旧日风貌,捡拾历史点滴,抚今追昔,步履间感受着香港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1873年的跑马地马场全景
今日的跑马地马场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多次填海工程,湾仔打海岸线逐步北移,原先喧闹的市中心也由皇后大道东延伸至莊士敦道、轩尼诗道、菲林明道一带。再行走在这繁华的街市,居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历史就在我们的脚下。

1952年的铜罗湾避风塘
今天夕阳下的铜罗湾避风塘
这种把历史记载与公共设施相融合的建筑构思很是巧妙。
我要告诉我的朋友,到香港一定要顺便来铜锣湾的“掌故廊”看看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