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马地西侧有一条公路,公路西侧的山坡上有一片坟场,每每乘车经过总会抬眼望去,只见坟包错落,墓碑林立,煞是壮观。
这就是位于香港岛跑马地黄泥涌道的香港坟场,俗称跑马地坟场。坟场始建于1845年,是香港开埠早期成立的坟场之一。与热闹的跑马地为邻的这片墓地场面之大,占地之多,算得上是香港一景。
出于好奇,我在一个傍晚结伴漫步到这里,找到坟场的一个入口,大门竟然开放着,没有人看守。门外墙壁上用英文写着“MUSLIM
CEMETERY”(穆斯林公墓),中文繁体译为“回教坟场”。后来才听说,邻近还有天主教、印度教、犹太教和祆教等坟场。

抬级沿着场内的小路向上攀去,走进这繁华闹市里的一角“净土”。我的心底隐隐地有这样一个念头,到坟场墓地总是有些悲凉与晦气,况且这里安葬的都是些与己不相干的人。但我还是默默地走了进去,平静地面对那些安息的灵魂。
场内小路旁的山墙上立着一块石板,上面刻有墓地的游坟须知:“我们应该多去游坟(走坟),这对亡人和活人都有意义。游坟的时候,我们既缅怀亡人,亦可从中参悟人生的真谛,及早醒悟,多做善功。穆圣(求主赐他平安与吉庆)说过,游坟能促使人记想后世。游坟无需选择特别的日子,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原来还有“游坟”一说,虽说信仰风俗不同,但我的心里还是安宁了许多。
大片的墓地从路边一直延伸到满山,层层叠叠,与远处林立的楼厦一起静静地沐浴在晚霞的余晖里。
大多坟茔都立有石碑,用不同的文字记载着逝者的身份和身世,坟包上和四周散落着祭奠和扫墓时供拜的物品和鲜花,其中一些看上去年头已久,显得有些荒芜。
此时的坟场没有扫墓者,也没有其他前来游坟的人,只有离开闹市的“静”。坟场的树木绿郁葱葱,绕山的小路一段段的也很规整,地上满是飘落的枝叶。这里还为前来扫墓的人准备了石桌和垃圾桶,看来是有专人在这里工作,负责清理杂物,整理环境。

渐渐地,天色暗了下来,楼宇的灯光交织辉映组成美妙的不夜之城,公路上穿梭往返的车辆把闪亮的彩带抛在身后。朦胧之中,墓地格外肃静,甚至有几分瑟瑟的荒凉。我在静中感受着安宁,也感受着人生。

长眠在山包上的人厮守着这片土地,全然不顾人间冷暖,他们用灵魂与尘世对话,闭目注视着滚滚车水马龙,掩耳倾听着城市的喧闹,他们伴随着历史的迁移,任凭世间风云变幻,任凭后人缅怀或唾弃。
顺山坡望去,还有大片大片的坟场远远静卧,其间设立的一座小型教堂也很醒目,时间关系就没有前往。
离开墓地,与走进时的心境完全不同。
思绪把我引导到过去的一幕幕,当我们送走离世的人们时,除了悲伤还会有感悟……记得每次从八宝山参加告别仪式返回,或为亲人扫墓归来,总会久久沉浸在一种“大彻大悟”和心灵洗礼的感受之中,总会对人生升腾一种全新的体会,总会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去思去想,总会把功名私利看得更淡,总会告诉自己要加倍珍惜身边的友情和亲情,总会对生活充满感恩之情……
愿这份幽静和安详永存心中。
同时,愿故去的人们得到安宁,愿活着的人们珍爱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