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印象——紫荆花

(2006-05-28 17:52:31)
标签:

香港

紫荆花

分类: 香港印象

香港印象——紫荆花

 

来到香港,不能不想到紫荆花。不仅仅因为爱花,更想通过她多侧面地了解香港。

我在满目的绿色和盛开的花丛中间寻找,心中呼唤着她的名字,脑海里浮想着她的容貌。我请教了周围的同事和一些当地人,总是得不到肯定的答复。

在朋友的指点下,我决定到位于太古广场后山的香港公园寻找答案,据说那里的花草树木都标有名签。在这里我终于欣喜地找到了她,也验证了我多日的猜测,她的学名:洋紫荆。

洋紫荆是紫荆花的一种,又叫红花羊蹄甲,为苏木科常绿中等乔木,与大陆其他地区生长的紫荆不同。洋紫荆树枝干粗壮,不光滑,其叶片为圆形,顶端裂为两半,似羊蹄甲而得名。花大如掌,形态优美,略带芳香,五片花瓣均匀排列,向外伸展开来,粉红或紫红色,白色脉状彩纹装点其中,花蕊粉白相间,丝头下垂。紫荆花的花期很长,每年的十一月初至翌年二、三月份是盛放期。花开时节,一眼望去,连树连枝,花随风动,灿若云霞,煞是美观。直到花朵渐次凋谢,缤纷的落英为大地铺下斑斓彩絮,也别具一番景色。

在香港,紫荆花比目皆是,公园里,道路旁,郊野山边,到处可以看到她的倩影,据有关记录,目前大约有10000棵洋紫荆。紫荆花终年繁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颇耐烟尘,可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适于装点街道;种植于山坡,有防止泥土侵蚀和山泥倾泻的作用;紫荆花的树皮富含单宁,可以用作鞣料和染料;树根、树皮、花朵还可入药。没想到这美丽的花树还是神奇的“宝树”呢!由于洋紫荆容易栽培,又貌似兰花,西方人最初还喻其为“穷人的兰花”。

据说最早发现洋紫荆是在十九世纪初。一日,法国传道会神父在港岛薄扶林海边漫步,走至钢线湾海边附近时首次发现了洋紫荆树,他驻足观赏,信手折枝,把洋紫荆移植到薄扶林一带的修道院。1908年,植物学家判定这种在香港发现和生长的植物为羊蹄甲属的新品种,并以鼎力支持植物研究的前港督卜力爵士(Sir Henry Blake1898-1903)的姓氏命名Bauhinia blakeana(洋紫荆)。

在香港,还流传着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故事: 1898619,丧权辱国的《展拓香港租界专条》在紫荆城签订,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两个月后,英方在大炮的轰鸣声中提前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爱国群众为保家园,揭竿而起,使英军受到重创,民众也遭到残酷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了土地。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几年后,那花树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花期旺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为其起名为“紫荆花”。1965年,紫荆花有幸当选为香港的“市花”。

据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把紫荆花作为区旗和区徽的图案,还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南朝《续齐谐记》记载:汉代长安京北府有田氏三兄弟,父母去世后闹分家,财产平分后,唯有庭院中浓花似锦的一株紫荆花树难以分割。无奈,三兄弟约定,次日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谁知次日黎明发现紫荆树已经枝叶枯萎,花朵凋谢。兄弟见状忽得警世,叹道:人不如木也 ,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又生机重现,繁花如初。后人常把紫荆花用来象征团聚,比拟亲情。

我喜欢这平凡而美丽的紫荆花,我期待着紫荆花盛开的季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