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2014-03-06 17:27:20)
标签:

老北京

城门

崇文门

史话

老照片

分类: 老北京城門城垣舊影系列
崇文門小傳


  崇文門
北京內城南垣之東門,內城南垣是明永樂初年決定遷都北平後,大規模营建北京城時,廢元大都南垣,南拓兩里地重新建成。元大都南垣原有三門,南之左爲文明門,南之右爲順承門,南之中爲麗正門,崇文門卽文明門南移重建之門。初沿用元大都文明門之名,明正統年間重修九門,增修箭樓、閘樓和甕城門洞,取《左傳》“崇文德也”之典改名崇文門。“崇文”之名,與南之右的“宣武”,還充分體現出了皇權的空間結構佈局,卽“左文右武”。可比勘的還有東江米巷的“敷文”牌樓和西江米巷的“振武”牌樓;此外,紫禁城的“文華殿”和“武英殿”也是這種佈局;皇帝上朝,百官列於殿前,也是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另外當年北京城外東南一带有很多釀酒作坊,所以崇文門多走運酒車。按《易經》方位來說,崇文門踞南東,是“景門”,屬火,有光明、昌盛之門的涵義,其標誌是鎭海的崇文鐵龜。


  元朝的文明門,在民間又俗稱哈達門、哈德門。《日下舊聞攷》引《析津誌》(元人
熊夢祥撰,江西豐城人,人稱松雲道人。元末任白鹿書院山長,授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云:“哈達大王府在門內,因名之”。“哈達”又音轉爲“哈德”,哈德門之名一直流傳至今,哈德門牌香煙衆所周知,現在崇文門路口東南尚有哈德門飯店。在元朝時,哈達門這種稱呼,就已超過了正式名稱文明門。一些讀書人在寫作時,認爲“哈達”不够文雅,一方面利用它的諧音,一方面利用文明門在南城東端的地理位置,寫成“海岱門”。明朝人蔣一葵寫的《長安客話》云:“泰山、渤海俱都城東盡境,元時以‘海岱’名門取此”。海,卽渤海、東海;岱,卽岱宗,海岱,卽指渤海至泰山之間的地帶,位於東方,解释尚通。到了清乾隆時有楊從清著《北京形勢大略》云:(崇文門)又曰海岱,言山陬海澨皆梯航納貢,稅課司在焉”,把“海岱”解釋爲“山陬海澨”,卽山腳海邊,也是東盡之意。但不管對“海岱”二字的解釋如何,明清的文人雅士往往不用“文明”、“崇文”,而用“海岱”。有詩为證,如明人卓明卿《登崇文樓》詩:“城頭初夜净氛埃,海岱分明望眼開,紫氣半空時入座,秋聲萬里此登臺”。清《白華堂詩錄》:“海岱瞻門高,風苦身賤。”等等。

  從元到清不斷有達官名士,居住在崇文門一帶。如《宸垣識略》載:元朝御史王儼在文明門外東南里許,築有別墅,“園地構築,甲諸邸第”,更有一座“水木清華亭”,尤爲出衆。時人云:登上此亭“北瞻闉(城樓),五雲杳靄;西望舳艫(護城河上船隻),泛泛於煙波浩渺、雲树參差之間”。可見當時文明門附近的盛況。雍正進士、東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劉統勛(劉羅鍋他爹),雍正皇上賜他御製詩中說他家是“海岱高門第”。《水曹清暇錄》記有名書法家張照(字得天)也住在崇文門外,展宇宏深,有楠木廳,極爲講究。清代的崇文門,已不是元大都的南城郊和明朝初期的都城最南端,而是變成很热鬧的內外城進出孔道。到清末,東江米巷南北成爲了使舘界(江米巷也叫成了交民巷),洋人活動頻多,崇文門內外店舖
林立,南北通衢車水馬龍。

  崇文門城樓與宣武門城樓規制相同,體量均大於東、西、北各垣城門,略小於正陽門城樓,爲三滴水重檐歇山頂二層樓閣式建築。上下兩層均爲面闊七間,進深五間,樓寬
28.7米,進深14.4米,廓面闊33.4米,進深18.8米,城臺以上樓高25米,樓連臺通高將近40(數據引自喜仁龍《北京的城牆和城門》)上下層檐柱均爲24柱,二層廊四角的翼檐下各有1根擎檐柱(戧柱),戧脊走獸7二層平座下的滴珠板(燕翅板)以及檐柱均油漆朱紅色,斗拱和枋施彩繪。1910年代末曾修飾一新,1950年甕城及鐵道券洞、箭樓城臺券洞全部被拆除。爲改善交通,在城樓西側的城牆上開闢了一個券洞。1968年爲修建環城地鐵,城樓和城牆被徹底拆除。

  崇文門箭樓。北京內城南垣三門面向南面,是北京內外城的通道,俗稱前三門。箭樓規制與其它各城門的箭樓相同,但體量要顯得高大雄偉些。崇文門箭樓屋頂形制爲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重檐歇山式,
重檐下與樓體的間隙略大於除正陽門以外的其它門箭樓,外觀上可見有小短柱支撑着上層樓面,這與正陽門燒毀前的老箭樓形式相同。對外的三面牆體上下共設四排箭窗,正南面每排12孔,兩側面每排各4孔,後抱廈兩側面各1孔,總計82孔。箭樓在1900年庚子之變時毀於戰火,後來再没有恢復重建。庚子之變過後,箭樓重檐以上全部塌毀,是英、美軍砲轟所致,後被全部拆除,甕城的箭樓城臺也被打通,修了正對城樓門洞的券洞,這使崇文門內與崇文門外的街道筆直連成一綫,北京城門甕城曲折迂迴的城防作用被徹底打破。與它相倣的姊妹門宣武門箭樓,也於1910年代末因無力修缮而被拆除了事,笔者也未找到確切的近代測量數據。據說1903年恢復重建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時,在皇家檔案裏也找不到原建築的圖紙和建築數據,無奈之下衹能參照崇文門城樓和宣武門箭樓的實物,加大尺寸重建。但許多細部與原建築已經不同,也就是根本没能够原様恢復,這在介紹正陽門時再細說。

  崇文門甕城,內寬
78米,深86米,甕城門洞和閘樓闢在西月牆,閘樓爲灰筒瓦歇山式,外側(西)箭窗212孔。關帝廟建在甕城內西北角,坐北朝南。庚子之變後,在八國聯軍的主導下鐵路修進城,終點設在了使舘區城牆外的正陽門東,當然洋人是爲了自己坐車方便。鐵路要穿崇文門甕城而過,所以拆除了閘樓和甕城門洞,對面的東月牆也被打通,分別修建了兩個雙向鐵路券洞,實現了鐵道穿甕城而過。這在城門洞前就形成了一個與進出城道路平交的鐵路道口,過火車的時候,進出城道路衹能中斷。崇文門甕城是北京第一個被“改造”的甕城,確實是改造,並没有拆除甕城。但是,從此就開了北京扒甕城修鐵道的先河,也使北京的城池眞的就踏上了不歸路。

  崇文門的老照片較爲豐富,從
1870年代查爾德(Thomas Child)進京拍攝,到1920年代初喜仁龍(Osvald Siren)來訪,不同時期的作品都有呈現。尤其崇文門臨近使舘區,洋人的影集裏多有以崇文門爲背景的照片,這得以使我们現在能見到多於其它城門的影像資料。但是到了1930年代後期,崇文門的影像資料突然變少,尤其整個1940年代,我没有搜集到一幅崇文門的影像資料,解放後的也是寥寥無幾。是否1928年使舘遷往南京,洋人少了?整個日僞時期也幾乎没有,光復後大量的北平照片中也難尋崇文門城樓的影子。解放後的情形倒是基本一様,各個城門的影像資料都不多。眞想見到再多一些的崇文門晚期,或是臨終的影像。



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京城全圖》上的崇文門圖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70s,崇文門城樓東面(城牆上),城門樓兩側城牆上各建有堆拔房(舖舍房)。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70s
,崇文門城樓西南面,在甕城西月牆上拍攝。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70s
,崇文門箭樓西南面,甕城外護城河內沿。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76,崇文門箭樓東南面。箭樓下的平房,有兩棟規格比一般民房高,是筒瓦硬山式,一座是卷棚硬山,畫面右邊的另一座是有正脊硬山,像是廟宇,但一看就不是規劃
建築,有點費解,因爲甕城外邊的建築都屬於“私搭亂建”。顯然是冬季,護城河已是冰封,冰面上有一人坐在冰牀上 [(英)托馬斯·查爾德Thomas Child]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76,崇文門甕城西月牆,箭樓(西北面),閘樓、洞子門(甕城門洞)外側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76,崇文門甕城外西側,城樓、箭樓、閘樓和護城河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76,崇文門西面冬季日落前 [(英)托馬斯·查爾德 Thomas Child]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0年前後,崇文門箭樓東側,石橋和護城河。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0年前後,崇文門城樓北面(崇文門大街)。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0s,崇文門箭樓北面及甕城閘樓。在甕城西月牆上,由閘樓北側向南拍攝。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0s,崇文門箭樓西北面。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0s,崇文門箭樓西北面和甕城西月牆外的道路。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0s,崇文門迤西城根護城河景象 [(日)山本讚七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6,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 [(英)伊莎貝拉·伯德 Isabella Bird 
英國先驅女旅行家]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6,崇文門城樓西南面
。樓面蒿草叢生,戧脊走獸基本掉光,二層木欄已破損,一看就是失修,一派頹敗景象,這會兒正是大清朝甲午海戰剛敗,臺灣剛被割了出去,這割地又賠欵的,哪還顧得上修城門啊。在甕城西月牆上嚮東北方嚮拍攝[(英)伊莎貝拉·伯德 Isabella Bird,英國先驅女旅行家]。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8
,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西北隅,關帝廟。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8,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8,崇文門城樓北面,城門樓兩側城牆上的堆拔房(舖舍房)尚在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9,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已經在鬧義和團了。原註釋Main Gate of Peking China During Boxer Rebellio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899,崇文門甕城內的地攤。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0,崇文門西面,箭樓已被英、美軍砲火轟毀。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0,崇文門-東江米巷-使舘區熱氣球航拍,被砲火轟毀的箭樓尚在,城牆上的堆拔房也還没被拆除。城牆內到東江米巷之間的房屋大部分已毀。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0-12,崇文門東側,箭樓已塌毀,還未拆除。鐵道也還没有修到這裏,城牆下是佔領北京的八國聯軍騎兵。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0-10,崇文門城樓西立面(在城牆上向正東拍攝),城樓邊的堆拔房(舖舍房)尚在 [(德)穆莫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
,崇文門甕城內,城樓及閘樓門洞。此時被轟毀的箭樓、閘樓和城樓兩側的堆拔房(舖舍房)已拆除,鐵道尚未修進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西側城牆上,城樓上下是英軍官兵,有步兵、騎兵,還有英屬印度兵,城樓邊的堆拔房(舖舍房)已
被拆除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
,被英、美軍砲火轟毀的崇文門箭樓南面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東北面及東馬道(城裏),登城馬道的實榻大門和扶手牆已毀 [(日)山本讃七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東面(城牆上),城門樓兩側城墙上的堆拔房(舖舍房)已拆除。落寞的値守人望着這滿目瘡痍的京城 [(日)山本讃七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尚未完全修好)。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
,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基本就緖)。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
,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 明信片。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0,崇文門內臥在街邊的駝隊 明信片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內側(城裏),這裏民房已被拆除,成爲了八國聯軍的操場和跑馬場,畫面前的是德軍。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西北面(城裏)。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西侧城牆上,德軍修的碉樓。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東交民巷使館區東界的屋頂崗哨,外側爲各国跑馬場,再外卽崇文門大街,遠處可見崇文門城樓。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外護城河橋,崇外大街。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
,崇文門甕城門洞外。庚子之變後,閘樓已拆除,準備改建成雙向鐵路券洞。選自《攝影日記 Ein Tagebuch in Bildern》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甕城內。庚子之變後,拆除閘樓舊券洞正在進行,準備改建成雙嚮鐵路券洞。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選自《從阿穆爾到北京紫禁城 Down the Amur. Peking. The Forbidden City》, By Burton Holmes.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箭樓城臺已扒開豁口,券洞尚未修建。以下四幅選自《從阿穆爾到北京紫禁城 Down the Amur.Peking.The Forbidden City》, By Burton Holmes.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甕城內,庚子之變後。拆除閘樓門洞後的豁口(英軍扒開西豁口,鐵道穿甕城而過) [
Burton Holmes]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崇文門甕城內,庚子之變後。箭樓已毀,城臺被扒成豁口,後砌成券洞,與崇外大街聯成一綫,鐵道横貫甕城而過。攝影師在崇文門城樓上向正南拍攝[Burton Holmes]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
,崇文門甕城東側,甕城已被英軍打通,正在修建鐵路雙向券洞 [
Burton Holmes]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1,東交民巷使舘界東區俯瞰,崇文門城樓、聖彌厄爾教堂,遠處可見內城東北角樓。與莫理循站在德國使舘樓頂拍的《列国使舘修繕環視圖》處於同一拍摄位置。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轟毀的箭樓已拆除,城門樓兩側城牆上的堆拔房也已拆除。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箭樓城臺已修成券洞門。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
,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箭樓城臺已修成券門。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城樓門洞南側(甕城內)。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城樓西侧城牆上,德軍修的碉樓阻斷了城牆上的通行。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甕城東側,打通甕城修建了雙嚮铁路券洞已竣工向西拍攝)。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甕城及箭樓城臺下開的券洞門,在城樓上遠眺南城,高聳的天壇祈年殿在低矮的平房襯托下屹立在視
野之中 [(德)穆默 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甕城內,西側閘樓門洞已被英軍拆除,修建了鐵路券洞,西北角的關帝廟已拆除。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2,崇文門甕城外。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3
,崇文門內東交民巷東口洋人修的城堡式大門,門外可見崇文門城樓。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3,崇文門甕城內東側的雙嚮鐵路券洞。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5年前後,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道口。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5,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道口 [(日)山本讚七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5,崇文門內東側伊麗莎白戴維斯紀念醫院。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5年前後,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鐡道口。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5年前後,北京崇文門迤西內城南垣外壁、墩臺和城根兒鋪設的京奉鐡路 (明信片)。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06,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鐡道口。原註釋:Busy scene showing carts and people making their way through the Ha Ta Men, one of the principal gates of Peking.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0,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鐡道口 [(日)山本讚七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0年前後,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鐡路道口。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0,崇文門城樓下(南面,甕城內),出城走過鐡路道口的滿族女人。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0s,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0s,崇文門箭樓城臺門洞外側。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0s,崇文門外大街,甕城城臺上的箭樓已没有,正中開有券洞門。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0s,崇文門甕城內東側雙向鐡路券洞(向東拍攝)。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1,崇文門甕城內東側雙向鐡路券洞(向東拍攝)。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3,崇文門外大街上的駝隊。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7
~1919,崇文門城樓門洞南面甕城內,走出內城的駱駝與行人,通過門洞可看到城裏同仁醫院的建築。原註釋:Camels & Gateway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7~1919,崇文門城樓門洞外(甕城內)出城的騾車。原註釋:Peking Cart Mud.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7
~1919,崇文門內東交民巷東口,洋人修的城堡式大門,口外可見崇文門城樓。原註釋:Legation Gateway[(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7
~1919,崇文門甕城內東側雙嚮铁路券洞(向東拍攝)。原註釋:Railroad Tunnel & Wall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8,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鐡道口)。原註釋:The main gate of the Great Wall of Peking.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8,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鐡道口。選自《北京城之面貌》,1928年德國出版 [(德)佩克哈默 Heinz von Perckhammer]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8,崇文門外護城河橋,崇文門外大街。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18,崇文門城樓北面,城樓上搭着腳手架,正在修繕。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0,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鐡道口,城門樓修葺一新。原註釋:Train in front of the Hatamen in Peking.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0,崇文門護城河橋,崇外大街。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0,崇文門護城河橋,崇外大街 [(日)山本讚七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0s,崇文門外大街,甕城城臺上的箭樓没能恢復,進出城祇能走箭樓城臺正中開闢的券洞。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1,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此時城樓修葺一新,透過城樓門洞可以看到箭樓城臺下的門洞。1901年英軍修築穿越崇文門甕城的鐡路時,爲便於進出城,在箭樓城臺中間開闢了此券洞門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1,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道口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1,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道口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1,崇文門城樓內側西面及西馬道,西側城牆門洞尚未打通之前 
[(瑞典)奧斯伍爾德·喜仁龍 Osvald Siren]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4~1927,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原註釋:gate & street.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4~1927,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門洞前,清潔工在向街面潑水(净水潑街)。原註釋:wagon & car. [(美)西德尼·甘博 Sidney D. Gamble]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5,東單牌樓(景星),南望崇文門城樓。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5,崇文門箭樓城臺門洞北望城門樓。庚子之變後改造甕城,閘樓改造爲雙嚮鐵路券洞,並闢東月牆券洞,箭樓城臺下闢進出城券洞。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5-1927,崇文門外護城河橋,崇文門外大街(雪景)。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8,崇文門城樓北面,崇文門大街(城裏)。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8,崇文門城樓北面,崇文門大街(城裏)。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8,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8,崇文門外大街,甕城城臺上的箭樓已没有,行人、車馬走正中開闢的券洞進出內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28,崇文門外護城河橋,崇外大街 [(日)山本讚七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0,崇文門南側,崇外大街。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0s,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0s,崇文門城樓門洞南面,明拓南城牆闢崇文稅司,卽在崇外路東上三條與上四條間設京師稅務衙門,成化年設宣課分司,弘治年將內城九門課稅統由崇文司監管,清依明舊,設監督署專收貨稅,此爲出城情景。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0s,崇文門外大街。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0s,崇文門大街上的噹噹車(東單牌樓站),遠處可見崇文門城樓。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0s,東單北大街和崇文門內大街(南向),遠處可見崇文門城樓。選自《亞東印畫輯》 [日版]。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3,崇文門城樓西南面,由打磨廠東口附近向東北拍攝。原註釋:Shop sign of a bone-worker's shop showing articles made from bone. [(德)赫達·莫里循 Morrison Hedda]。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6~1940,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的駱駝和鐵道口。選自《亞細亞大觀》 [(日)亞細亞寫眞大觀社編]。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7,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使舘區的駐軍在列隊出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7,崇文門箭樓城臺門洞,七七事變後北平淪陷,日軍開進城。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39,崇文門城樓南面甕城內鐵路道口外,一個日本女人正在下四輪馬車。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396月創刊號。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41,崇文門城樓南面,火車疾駛而過。選自《北支》攝影雜誌,19418月號封面。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40s,崇文門城樓北面(內城裏)。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1,崇文門城樓西北面(城裏),洋人跑馬場的圍欄還都在。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1,崇
文門城樓北面(城裏),打通城樓西側城牆門洞後,城樓門洞關閉不通行。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2,崇文門城樓西南面(西券洞鐵道口)。崇文門城樓屋面蒿草茂密,已顯破敗。
甕城於1950年拆除,爲便利交通,在城門西側城牆上開闢了一個券洞,城牆新修補的痕蹟尚在,火車頭正穿越原甕城雙嚮鐵路券洞(閘樓)位置。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4,崇文門外大街,從護城河橋上向北拍攝,甕城及箭樓城臺門洞已拆除。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5,崇文門城樓西南面及護城河。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6年前後,崇文門外大街。從護城河橋頭向北拍攝。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6年前後,崇文門内大街,灑水車在街道上灑水。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8
,崇文門外大街,老先生還是民國的打扮。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8
,崇文門外大街,上運動課的小學生,帶紅領巾的是少先隊員。可見崇文門城樓東側新修的券洞,進出城現在衹走兩邊的券洞啦。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59年前後,內城南垣崇文門迤西城牆上開闢田壠種菜,可見“三年自然災害”逼得城裏人都牆頭種菜了,遠處是崇文門城樓和新僑飯店。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61,崇文門內大街,由東單路口北嚮南拍攝,可見崇文門城樓。向東拐的無軌電車是8路,開往北京站。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66,崇文門城樓南面。卽將被拆除前的時刻,是臨終遺照。爲地鐵施工,出動工程兵拆除北京內城。从1965年開始,到1966年拆除了宣武門城樓、崇文門城樓和內城南垣。這場面是在做拆除前的準備,這座存在了550年的城樓,正無可挽回的面對自己的末日來臨。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1966,崇文門城樓北面(城裏),城樓上搭着腳手架,這會兒可不是修繕,這是要拆啊。
老北京内城九门之(七)——崇文门(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