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的户外汇总(春—不断更新中)
标签:
杂谈总结 |
分类: 旅游 |
11年南部山区是去的最多的地方,基本上从年的开始一直玩到了年尾,四季的景色变化逐周阅过,有的时候带了相机,有的时候仅仅是把那变化收入眼中、记在心里、烙在脑海。
按照时间线每次汇报似乎工作量过于冗长繁重,就按照春夏秋冬简约汇报吧
~~~~~~~~~~~~~~~~~~~~~~~~~~~~~~~~~~~~~~~~~~
每年开春之前的两三个月份里,景色给人以萧瑟和肃杀,在地冻天寒间似乎满目凋零无乐无趣。
其实,冬季,自然正在孕育他的下一轮生机、蓬勃和收获。用浪漫诗意的潜台词形容:春天还会远吗?
而且,你仔细看看,地里仍有无数的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在经过了严冬的考验之后,等待着你的光顾。
3月13日
北方的冬田里
不尽是黄色,绿色也星星点点分布其中
性急的,已经含苞待放
说是冬闲
勤劳的人总是闲不住的
只求收获,不管多少
心满意足的回家
~~~~~~~~~~~~~~~~~~~~~~~~~~~~~~~~~~~~~~~~~~~~~~~~~
3月20日
虽然只过了一周
报春的花蕾已然开始了绽放的倒计时
还是到了上周的这里
两只可爱的小狗与所有童年时期的动物一样,活泼好动,对外部世界充满无尽的好奇和探求欲
具体的采摘就不多说了
午饭时,一点热腾腾的农家饭,一点小酒,舒筋活血、消累解乏,驱散劳作之后的疲惫
一个少言寡语的人
几杯酒下肚,谈兴也随着酒的度量,越来越高
时间尚早
作为不黑天不回家的坚定倡导和执行者,唯有在山村游荡开来
原来是村里的小庙
北方的雕工
没有厚墙高瓦的大殿,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没有齐整的符合仪规的陈设,有心就好
穷乡僻壤的神仙虽然比不得几大佛教圣地的待遇,我想,如果他们有知的话,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还有人惦记,心里已经很满足了

虽然没有住寺人员,但缭绕不绝的香火证明,凡间还是有人想着那善字
虽然是小山村
集大家之力,在经济逐年得到改善的同时,稍微让这里看得过去,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宗教
知之甚少
个人是不鼓励也不反对
但我对一切向钱看是深恶痛绝的
人世间的一切悲剧,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还是国家,基本都能与利益与金钱扯上关系,古今中外,林林总总无穷尽,对于这点,对于未来,我一直是悲观着
这是哪朝哪代建?
人若想
一草一木,一蝼一蚁……世间的一点一滴,无不能催化你价值观或世界观这个哲学大命题的思考
何况这虽然是寒舍陋屋,但已由天文数字级的分原子所堆积而成的,已经历经千年传承进入社会科学体系的具象实体?
话题太大,积淀太浅,不聊也罢
柴草的清香,脂肪、蛋白、热力与调料的混合之后的浓香
使得让本已走过的我折返回来
虽然是第一次见
但依然还是那看着眼熟的热情与质朴
到家里喝水吧?这是俺重孙子……
农家土灶、秸秆枯枝
看似简陋,却把祖孙几代的亲情拉的很近
一个人住这里,清净
八十多了,身体还好
看面相
老人家也算是有福相的人
屋虽简陋,知足而长乐
比不得那些叱咤风云却起起落落的名人,但咱老百姓平平安安温饱有余心里踏实
坐在小屋看风景,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国际国内风云变幻,你方唱罢我登场,何尝不是一种最高的旁观境界?
农夫山泉有点田
人生的真谛其实也就是如此,混迹于名利场上的争权逐利,其实已经不能算是一撇一捺的真正本意了
小火慢炖
浓香四溢
使得我不由自主的不礼貌的拿起锅盖看看
重孙子来了
烧条大鱼一起把亲情加温
告别大娘,祝她健康幸福
继续在村中游荡
看过无数的村子
石磨石碾基本都退出历史舞台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
技术是这样
政治是不是也应这样?
说实话
这里离市区不远,甚至算不上真正的农村
但多少还是新鲜,有很多过去的元素留存
过去的牲口棚
稍不留神
几乎被新时代殆尽的历史就会疏漏过去
走近一看
还是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
咱再看
看不见了
机缘就是这样
这个机缘可以延展到整个人生的方方面面
这对兄弟,如果他是有生命的
他会用他相对高寿的阅历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
能把猪养成这样
不仅仅是收猪的高兴
主人也应很有成就感吧
不知道是品种好,还是技术高
不黑不回要身体力行的做好
在我们常来的见证过四任老板的农家乐里,喝点热茶,在聊天中维系友情,不管季节与温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