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短暂的郁闷

标签:
环保旅游杂谈教育原创游记摩托摄影评论户外 |
分类: 旅游 |
《一次短暂的郁闷》
六月四号,清晨,照例骑车走人,观山看水。
早晨的山景水色不必多说了,满山的果树待采的果实挂满枝头,成熟的麦子铺在道路上,一阵阵麦草的香味扑面,虽然给行车带来不便,但是,看到今年风调雨顺一派丰收景象,心里也是为忙碌了一年的农民高兴,乐观了不少。
话说骑出两个多小时,五六十公里以后,有一岔路,看到一个指示牌,写明某某寺。
既然是游山玩水,时间一大把,就绕过去看看也无妨,走吧。
四、五公里后来到一新修的庙宇
很多人好像正在准备搞什么活动,女同志居多,停车一问,是迎请大藏经的法会
很多人毕恭毕敬的穿上佛家的衣物,听从两位女师傅的指挥,排队等候。
看到这里
一种好奇占了上风,看看法会到底是怎样做的,拍点东西不虚此行。
随着时间的临近
我看到除了有两位年轻点的女同志用手机拍照外,还没有人用真正的数码相机拍照留念。
便暗想,说不定我还能在此次法会中发挥点作用,给大家留影纪念,毕竟数码相机的成像质量要比手机好得多,能给大家帮点忙,也是好事一件。
于是坐在树下,频频的删掉许多我认为一般的照片,准备多一些空间为大家服务。
再者,也是或直接或间接的为弘扬佛教文化出一点力,在我至今的行为中,没有具体为佛教做什么事情,不好说信与不信,自认为与许多虔诚的文化较低的农村妇女相比精髓真谛知道的不比她们少,这些年来,一直是按照佛法中的与人为善,与万物为善要求自己的,基于这一点,我也是尊重佛教,尊重那些信教的男女老少,毕竟,有一种普度众生、一心向善的精神作支撑,会使人的精神及行为更加符合人类的善良面,更加符合中国社会几千年的道德。
毕竟,大藏经到这个偏僻的地方也不是件易事,毕竟这个小庙留点资料对于将来也是很珍贵的,不管这个大藏经是哪个版的,是真迹还是现代印刷,或许许多人都想与此合影。
想到此,心里美滋滋的幻想着我跑前跑后为大家拍照后师傅的感谢、众人的央求(如果说有点私心的话也就是这些了)
时间快到了
两位女师傅带着近百名俗家弟子排着队出发迎请
我迅速的跑到队前照了起来
正当按下快门的一瞬
队前的女师傅看到后问:“你是干嘛的?”
“路过的”
“你没权力照!”
“???……”
“你不能照!”
“你们看着他!不能让他照!”
一缸凉水直浇而下!晕了!
悻悻的让到一边
不解的看周围的人,半天都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问旁边一个参与活动的老年妇人:“怎么照相都不行?”
“你有名片吗?”
“照相怎么还一定需要名片?”
“你不是参加活动的?”
“宣传佛教、弘扬佛教不就是参加活动?”
“只有参加加活动的人才能见大藏经,一般人没有资格见,你要是真的宣传这个活动,待会我问问师傅看行不行?”
“不用了!”
在我推车准备走的时候,一些送家属来在树下乘凉的男人说:那些在队中的人都是给庙里捐过善款的。
我终于明白了:我没有交钱,自然没有资格一睹大藏经的芳容,甚至连照相也不行,照到相机里的大藏经的无边法力也会给我及与我有关联的一切一切带来保佑的,不管你的出发点是什么,晕倒!
骑上车,超过在山路上慢慢行走的迎请队伍,扬长而去
后话:扬长而去不假,但心中的郁闷却一阵紧似一阵,堵的心口发闷。这个社会怎么了?就连最为无欲的佛教人士竟也如此看重金钱(当然不是泛指),虽然此处庙宇的重建是需要资金,但资金的筹集正是需要靠主持按照佛法宗旨感化众生。像这样把大藏经当作一种创收的工具……色厉内荏的表情好像我准备偷窥她自家的聚宝盆……
唉……
想得多了,时时走神,好几次差点骑到路外,提醒自己山高路险小心驾驶,半小时后,郁闷减轻,看到自然无欲的山水草木在阳光下生机盎然,魂魄重回,郁闷已被抛至九霄爪哇。
回到家,细想,觉得应该写点什么。边写边想,又悲观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