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庄雅婷
庄雅婷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32
  • 关注人气:12,3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主总是遇见王子,战士一定碰到敌人。

(2016-01-05 16:13:46)
标签:

杂谈

(这张照片是我在澳门的一条小巷里随手拍的。那是一种朴素到尘埃里的信念,却奇异的看出了尘世温暖感。)


本文首发于腾讯时尚【入流】频道


我那些开店卖东西的朋友们,经常给我讲一个基于统计学的歪道理。比如,幸运总是眷顾那些马马虎虎没头脑的人。毫无准备的中奖者先不说,就是买东西的时候,不太懂得算计,大大咧咧没问清楚就付了帐的哥们儿,出于颜值不太关心性能脑子里也没有“开箱检查”概念的姑娘,还有砍价神经坏死兼羞涩神经过于发达的顾客,通常满意程度会比较高,你来我往之后还能做朋友之类的。那些特别在意性能测评、要求全新开箱、不放过每一条划痕或指印、必须抹零或包邮的挑剔客人,反而经常遭遇万分之一故障率,不是修就是退换,折腾得自己和对方都不开心。然后强化了一个感觉“我就知道你们有问题,要不是我警醒,肯定被你骗了。”

这种事发生多了,店主们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事儿少的人遇见的事儿也少。而幸运买家翻翻自己的购物记录,会觉得自己够幸运,没遇见过什么无良的卖家。成天退换投诉的另一批人则认为江湖险恶人心不古,幸亏自己有一颗较真的心,才不至于被蒙骗。——你先不要急着反驳这完全是不负责任的歪理邪说,我只是想推导出另一个结论:根据物理学原理,力和反作用力是对好基友,那么你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生活就会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你。

我经常会在一些聚会场所遇见些好玩儿又好看的人,然后大家加了微信。朋友圈尽管可以转发一些辉煌宏大的东西或亚文化的恶趣味,但当每个人谈论自己生活的时候总是会比较直观的表达出当下的状况。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有些人就一见如故勾搭到一起,有些人看看他朋友圈,都已经懒得在生活中继续和她/他去认识了?

是这样,比如有一个长得好看、家境不错、工作努力的女孩儿,我看了一下她每天更新的状态,早上是:啊啊啊星期一一早就要开撕逼大会了!我的猪队友还没做好P!P!T! 今儿的专车司机脑子里有屎吧!专门走了这么条路人家今儿板板儿的迟到了!中午是:就不知道不接电话就是不想接嘛!还打还打还打!有些人啊真是……晚上是:深夜了又想起你,真想送你一把雨伞,顺便祝福“你若不举就是晴天呐“……

上面那些话是我编的,我可不想做朋友圈里的无良朋友。并且,我已经尽量不用极端的方式来表现问题了。但根据我的观察,这一类人每天传达出来的态度,也可以分成几类。无论是哪类,都是很难让人点赞下手的。第一类是秀倒霉和惨:上班堵车、吃饭菜里有头发、今儿又失眠明儿血崩了;第二类是骂猪队友:同事总是拖后腿、公司策略吃了屎、竞争team的小人会遭报应;第三类是骂社会现象:张嘴就是这世道、有些人、人心不古我就呵呵;第四类则是幽怨花痴——具体多花痴就不说了,可以参考各种没气节的无主情话。没气节的标准在于:有朝一日如果有新欢,应该会急着先把这些记录删了……

综上所述,更强大的是会把这几种类型mix在一起表态的。这就是前面说的我为什么已经懒得继续认识他了的原因:你看你,年轻漂亮,生活无忧,应该是个很可爱的小朋友呀。可是你那么焦躁、偏激、攻击性强……简直让我们有一种面对生活的无措感:你看你整个人都挺好的,可是还是过不好。那我们怎么办。以至于我后来拖了两个代购到朋友圈,每天看看新款的鞋和包,觉得是一股清流……

但我也理解那种左冲右突的冲出重围感,年少气盛总是愿意以冲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哪怕隔空撒娇,也是一种期待回应的方式,只是经常愿意把一件事逼到死角,没有回身余地。尤其是在“撕文化”盛行的今天,用攻击性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惯例。但就像前面所说,一个力出去,反作用力就会回来。然后你会认为这是常态,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子。所以我也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讲”现实就是这样啊“。你看有一句流行语就是这样——经得起多大诋毁,就受得起多大赞美。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有单纯的赞美和简单的美好呢?为什么一定要经过诋毁互撕才能得来这一切?

有时,生活中有一个假想敌,确实是会促进人的进步。你被看不见的脚步追赶着,被严苛的眼光考验着,这一切确实会让你变得更好。可这为什么不能是自发的呢?为什么不能用美好的东西来鼓励自己有一天我会得到这些,非要以攻击性的态度去赢得这一切?人年纪大了,慢慢会相信一切微妙的东西,宇宙会给你回音,你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就会听到什么样的回声。事到如今,我更愿意以温和可爱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当然你说我就愿意战意勃勃,那也没什么,只是终究会辛苦一点儿。就像前面说的那种挑剔的顾客总会遇见质量问题。


后来无意看见一句话,差点笑出声来——“嘴这么毒,心里一定很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