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辩”不是理不辨不明的那个“辩”
(2019-06-03 11:12:39)
标签:
杂谈中西文化 |
很遗憾,昨天由于各种忙,无暇参与讨论,但一直关注着。
艺术创作需要争辩,但这个“辩”不是理不辨不明的那个“辩”,而是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辩。对于创作者而言,悉听诸辩,或启发,或鉴别,最终做出创作者的判断。
艺无定法,圣贤之人乃百年后的判定,因此好与坏,对与错是师者启蒙时的幼稚传授。可当以成败论英雄的当下,又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判定标准,便是挣钱法则。当拿着打假维权为幌子的敲诈成为生财之道的时候,那么真理便被强奸了,那么以此挣钱的牟利之徒岂不都成了“失足少女”了。好在国家相关法律部门重拳出手,及时挽救了那些“失足少女”。
所以,谋求发展需要的是智慧还有良知。
而对于土与洋之说,这种概念出于清末,那是由于朝廷腐败,国力衰落,而此时正是西方工业革命、文艺复兴,那些不同人种的谋利者到中国探寻机会,那时国人称其为洋人,他们带来的东西称为洋货,比如洋火,洋蜡。但要知道,那些最初到中国来寻宝时带的路书,却是《马可波罗游记》,(应该是《旅游与摄影》,呵呵),正是游记中写到“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吸引了一群群亢奋的欲望探秘者和强盗。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很洋,洋到万国朝贡。
而到腐败的朝廷把一个天子之国整到列强瓜分的时候,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根深蒂固,使其至今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唯一生存的中华文化。因此何为土何为洋?其实这是一种认知和自信的程度表达。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次策划了一个很好的主题,乡村。正如我在在本期卷首语说道: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乡村的文明程度是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在这里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源和真实。如今,有一种理性叫返璞归真,是因为,当所谓的品质成了索取,所谓的方式成了刻意,所谓的改变成了挖空心思,那么璞便不纯,更何为真呢。当田园已成为引领我们生命从喧哗走向宁静的诗意回归,也是我们从鲁莽走向理智的心境拓展”。
诚然,事业要发展,需要智慧和勇气,但更需要知己知彼,还要知礼守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