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台湾(二)
标签:
戴锦源台湾花海农业文化新竹县农会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http://s8/middle/538f4cc3t99891c0ef547&690
http://s6/middle/538f4cc3t99891cea9315&690
http://s7/middle/538f4cc3t99891d7958a6&690
http://s10/middle/538f4cc3t99892101dfd9&690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
这是在大陆非常流行的一首台湾歌曲,恬淡、清幽,充满自然生态。
正是从中台禅寺返回的路上,一片宽阔的花园洒满了夕阳,色彩饱满的小花红一片、黄一片、白一片,刚刚被那恢宏的中台禅寺沐浴的心境,漫步花丛间的小径上,心里似乎充满了彩霞。
一年一度的花卉嘉年华活动,把南投县埔里镇花卉物流中心装点成一片花海。南投县是台湾花卉的最大产地,境内兰花和玫瑰花产量都居全台第一,堪称是花卉之县。
此行到台湾,旨在考察农业文化。大巴车驶进花莲县观光农业园,一位头戴遮阳帽,身着夹克衫的中年妇女,胸前别着一个麦克,向我们边招手边唱,“朋友、朋友,欢迎你到花莲……” 然后登上我们的车,一边指挥司机,一边向我们讲解:“花莲是农业县,从2004年起实施有机农业。以不使用化学肥料、不喷施农药的良心耕作方式,生产出无毒、有机的农产品。”中年妇女充满自信和自豪:“我就是当地的农民,我们现在实行三、三制,就是三分农业耕作、三分产品加工、三分生态休闲。”
大巴车在中年妇女的指挥下,蹒跚地爬行在只有一车宽的山路上,两侧依山势一层层的翻垦过的稻田。花莲盛产稻米,似乎是这里的断层地质结构,孕育了大米的品质。更有中年妇女这样对家乡充满自信的农民。哪怕是山上的一片草、一股泉水、一群蜂,她都讲的滔滔不绝。透那么真诚,那么热情和对家乡的爱。
据介绍,花莲县无毒农业采取严格的检验机制,初审通过的生产户,先要对其农田水质及土壤进行检验,符合标准后成为准生产户,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还要不定期的抽检。产品上市十天前还要再检验,确定没有药物残留,贴上无毒农业流水号标签才能上市。而且,每件产品都要填上生产履历表,以便消费者逆向追踪。所有监督过程都有农业管理部门组成的无毒农业小组执行。完善的机制,质朴的民风让原本闭塞的乡野充满生机。
就在富里乡的观光园里,又是一大片花园。每年冬天,当稻子收成之后,田地摇身一变都成了花海。以绿肥养地是当地农民由来以久的习惯,只是现在该种哪一种绿肥变成以外貌取胜了。黄波斯菊、大波斯菊、向日葵、百日草……妩媚的摇曳在无垠的田野,这种缤纷在冬季蔓延了全台湾。游人在花海中拍照留影,孩子在花海中嬉戏。花海旁边还有一座农业创意园,是花莲县富里乡国民小学举办的农业文化创意展览,都是用稻草、农具创作的各种造型,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有水浒中的“快活林”,也有小火车,还有很多卡通造型。这样对农业亲密接近的创造性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对农业的热爱。创意园门口广告牌上说的:“期待以‘稻草艺术创意’活动,让台湾传统文化再现,让今年的富丽花海活动更添佳话。”
台湾地区是以汉民族文化,客家文化和原住民组成的,总面积3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由于活跃的地层板块,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也造就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风貌。尽管历史给这里带来了太多的坎坷,但勤劳质朴的台湾人民,以他们面对的大海一样的豁达和不饶精神,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开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新竹农会总干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台湾各县农会中要论最帅他数第二,但是目前还没有第一。戴锦源,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2009年3月担任新竹县农会总干事,说话嗓音洪亮,风趣幽默。他用现场互动,有奖问答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农会。
新竹县农会承担着服务辖区农友,分担农民风险,培训农村妇女,销售农业产品,以及农业生产指导推广工作。总干事由会员选举产生,办公机构有员工17人。这17人包括总干事即是管理员又是服务员,还是销售员。戴锦源给我们介绍完了情况,就走到销售大厅向我们推销起他们生产的“速食鲜菜汤”。
笔者曾经采访过世界一些农业机构,无论在法国的葡萄园,还是在美国的农场;无论是以色列的基布茨,还是今天我们同族同宗的宝岛台湾,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农民的朴实与豪爽,也许正是因为需要根根植于土地,所以农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产业,从事这一产业的人也是实实在在的,带着一份对土地的真诚和自信。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正如花莲农会倡导的“良心耕作方式”,再加之一个实际、实用和实效的管理经营机制。想必土地会给人一个实实在在的回报。
台湾真的不大,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山除外)为22℃,宜人的气候和装饰华丽的大巴车,不足十天的时间,带着我们从南到北,从一个海岸,到另一个海岸。
几十年不变的乡音,海峡隔不断的乡情,酒席间同样的豪爽,觥筹中同样的姐妹兄弟,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自然。
真实和自然应该是原本的生存理性。然而,当个人在社会运行中沦为工具,欲望和市场理性屏蔽了心灵和精神,当缺失的信仰和急功近利的焦灼影响了平和的心态,往往会暴露出异己的责任感和貌似聪明的冲动,也暴露出掩饰不住的粗俗。还是把原本的朴实和改变不了的乡土化为真诚,把自以为是化为尊重,少一点浮躁的心态,多一些安静的思考吧。让曾经优秀的民族传统和乡土文化延续传承。
根植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民族具备勤劳与质朴的本性,“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
那位创建了中台禅寺的惟觉老和尚曾题写四句箴言:“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
又到夕阳西下时,台湾温暖的冬天非常舒爽,走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中。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