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九十年代的建筑和建筑师

标签:
建筑90年代文化 |
分类: 贱猪·建筑 |
十年前的一篇课程论文,当时是周榕老师接替关肇邺老先生的班开这们课。文章虽然稚嫩,不过那时候也算是懂了采集数据作分析的基本方法。观点虽然平常,口味也很一般,预测也失败了,不过回想十年前的自己,原来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嘛!
九十年代的建筑和建筑师
——建筑评论课程论文——
一:九十年代世界建筑界状况综述和未来走势分析
全球建筑界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主要的还是跟随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推动着变革的浪潮。
首先想到的,是全球化和地区化这一对矛盾:全球化是主流,建筑的全球化是追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行的。全球化有着自身的弊病,所以很多建筑师手持地区主义的武器奋力抵御,挖掘传统工艺和地方材料,考虑地方气候和地方传统,也涌现了一批有本土特色的建筑师。然而材料,信息,资本,教育等诸多要素的集中和全球流动,使得全球化无可阻挡。地区化只能是全球化基础上的一种可能。
当今的年代和过去的风格演进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就是多元化的新时代。八十年代尚有高技术派、后现代主义等等流派主义可以概括,而九十年代更彻底的多元化已经不是几个主义可以归纳,不同甚至对立的观念,风格,方法,价值同时存在,还有诸多介于其间的中间混合状态存在。很多建筑师本人也在变化更新中。其中极少主义和解构主义就是两个典型的极端。还有的建筑以一种混乱的秩序去响应城市的复杂形态。这些不同的元素构成了一个矛盾冲突而又丰富多彩的巨系统。它们之间不仅仅是共存,而是互动的关系。这一切又建立在人类对复杂性、系统、混沌、自相似、信息、生命科学等前沿科学飞速进展的基础上。
具体到建筑,主要是形态上的多样化和技术上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形态因为材料技术的发展更加无所不能,当然也不乏传统手法和理念的再发掘。而全球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则在改变着建筑更深层次的东西,包括建材行业的生产,建筑的施工,使用和销毁等等。
不过信息时代对建筑的作用刚刚开始。信息化不光表现在建筑表皮的电子屏或者广告牌,而目前更多的是改变着建筑师和大众对于建筑的理解和需求。虚拟建筑在电影和游戏里比现实更现实,建筑师的设计越来越向电脑的显示形式靠拢。三维图形计算使得空间效果更容易被预制,也悄悄地改变着新一代建筑师的空间感觉。全人类的生活方式都被信息时代改变,从炒股到写这篇论文的方式。到底最终数字时代的建筑将会如何还很难预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改变还刚刚开始。
二;我眼中的九十年代十佳建筑
选择的原则,必须是九十年代建成的建筑。未实现的方案,构思,竞赛都不再考虑之列。其次,如果同一建筑师的类似作品入围,则只选最有代表性的。
通览1991-2000十年间建成的著名建筑后,第一轮选出入围建筑30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其中再作比较,选出了如下十个我最喜爱的建筑:(按时间排序)
1.
除了继承了安藤一贯的简洁,几何元素的特征手法外,该作品特别的显出了更多的复杂性。它和外部环境以及旧建筑的关系非常协调,本身的规模被藏入土中但又通过宽阔的屋顶莲花池突出自己。室内健硕的框架和精细的木格栅相互映衬,在的红色逆光下显现出惊人的打动力,更明确的表现出和日本传统木建筑的血脉关系。它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水中入口,莲花池,简洁纯净的椭圆造型,素混凝土地质感,以巧妙恰当的建筑语言体现出禅的意境。
http://s6/bmiddle/538f43actc2f923756775&690
2.
该作品以出色的造型完美的协调了建筑和山水,人工和自然。其光滑的金属外皮不但没有显得冷冰冰,反而显出了一种精巧和细腻。优美的弧线,简洁的造型,低平的体量,体现出现代建筑对自然环境和而不同甚至是相得益彰的和谐关系。
http://s16/middle/538f43actc2f9238db1cf&690
3.
该设计充分的展示了现代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的继承渊源,也使得高技派建筑在这里能够和古典主义杰作相提并论。它使我们相信只要有足够优质和大量的人类劳动凝结其中,钢铁和玻璃同样是美的。同时它也提供了新老建筑之间一种通过对比而达到协调的可能性。
http://s5/bmiddle/538f43actc2f923935e24&690
4.
该设计以一个极其简单的玻璃体与老馆的肃穆、沉重及复杂的装饰形成了强烈对比。玻璃幕墙面的反射,透射,水池的倒影,使历史和现实奇妙地叠映在一起,新建筑如同一层面纱融化在空间中,呈现出一种戏剧性效果,仿佛幻境,耐人寻味。
http://s10/bmiddle/538f43actc2f923af12e9&690
该设计堪称建筑史上一朵奇葩,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建筑法则而又没有失去美,创造和理智,它是理性的功能组织和自由接近疯狂的造型的完美结合,是现代艺术在建筑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成功展示。它闪光的金属外皮和扭动的体形充满了新奇的活力,同时暗示了城市的复杂和无序,并为更加自由的建筑创作开辟了道路。
http://s9/middle/538f43actc2f923c55f28&690
6.
该作品平缓的外形显得恬静而舒展,与环境融为一体。内部空间和结构简单而合理,精良的技术工艺逻辑清晰而又含蓄内敛,材料的使用精当而优雅,整个空间显得静谧平和。这是一个其貌不扬但可为经典的建造、环境、技术、材料和空间的极佳组合。
http://s12/middle/538f43act79e5b6c818cb&690
7.
这是入选建筑中本人唯一亲自体验过的,它体现了SOM纯熟的结构工程技术和在此基础上的高超的造型能力。作为现代城市的图腾,摩天楼虽然饱受攻击,但金茂的宏伟壮丽仍然值得赞叹。尤其它的那一点点收分带来的是极有趣的文化暗示,而它的内部鲜为人知的建筑设备技术和对城市天际线的贡献,都显示出一个优秀建筑的品质。
http://s13/bmiddle/538f43actc2f923e056cc&690
该建筑包含有强烈的类似图腾的象征含义。它借鉴了村庄的布局形态,以解决气流通风的技术问题为线索,试图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表现太平洋岛屿的传统文化。整个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工艺新奇有趣,是一个全新的创造。而其中包含的文化暗喻和对自然的关注,以及木材的质感又使得它变得亲切。
http://s7/bmiddle/538f43actc2f924067106&690
柏林国会大厦扩建体现的是又一种新老建筑的关系。它的精美的玻璃和钢的工艺虽然耗资巨大,但其宏伟的玻璃穹顶给予国会的尊严和荣耀,还是令人觉得物有所值。最重要的,是因为穹顶这一古典形式和现代技术的结合,使建筑有了更深的含义。它生态方面的设计也堪为典范。
http://s8/middle/538f43actc2f9240ec987&690
10.
该建筑整体更多的表现为一个视觉的文化符号,而不是一个建筑物。它的表皮金属质感和伤口撕裂般的开口在象征意义和视觉形象两方面上都非常有力的表达了主题。它因此在建筑-文化历史,形式-意义的结合上独树一帜。它充满历史意义的几何形象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亚于盖里的Bilbao。这是对几何直线和建筑材料的最疯狂应用,也正符合犹太人被纳粹迫害这个特殊的主题。实在是一个非常特别而恰当的建筑。
http://s8/middle/538f43actc2f924264087&690
三:我最喜欢的九十年代的十位建筑师
选择的原则,首先是在九十年代还健在的,否则不予考虑。其次是要有新的建筑在这十年里建成,而且应该入围前面所说的26个建筑,否则基本不予考虑。
他们是:
1.
九十年代前期,安藤忠雄正如日中天。虽然他的三个最重要的教堂在之前已经完成,但无论如何,安藤忠雄都是值得称道的。
特色品质所在:对细腻质感的光滑混凝土,柔和自然漫射光,简单几何形体的组合,都有非常精彩的独到的运用。他对自然的理解,尤其是对光影,水的理解和处理深刻而特别。他对日本传统的吸收和重新演绎更是出类拔萃。他的建筑相当纯粹而具有一种永恒的气质。
创作思想源流:安藤自学成才,他的建筑创作思想首先来源于日本的本土建筑,日本的民族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他后来在欧洲的游历也有相当大的作用,柯布西埃和密斯的作品以及西洋古典建筑应该对他都有影响。更多的他还在长期的实际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多东西。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安藤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东方文化传统和西方的现代主义建筑理念结合的一个经典范例。他对光,混凝土的运用也启发了很多建筑师。他是日本当代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
2.
http://s2/small/538f43actc2f9540a9449&690
虽然九十年代他尚未有杰作出现,但他的杰出成就足以让我破例。他的苏州博物馆也仍然值得期待。
特色品质所在:作为正统的现代主义大师,他的作品进一步发展了现代主义的理念。在几何体形推敲,空间营造,材料运用,环境处理,以及建筑理念的革新等等诸多方面,他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他对美术/博物馆空间和功能上的创新,以及创造现代建筑的纪念性方面几乎罕有匹敌。他还能不断创新,面对各种复杂矛盾采用最合适的方法应对,使他的作品多姿多彩。而他的社交能力和对业主及民众的说服力更是建筑师中极为难得的。
创作思想源流:首先还是来自于正统的现代主义大师,并且也受到东方文化传统尤其是江南园林的影响。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整个现代主义的发展不能缺少贝聿铭这一环。他对几何体量的处理手法影响深远。他对中国院落的强调也提醒了很多建筑师。
3.
http://s13/small/538f43actc2f94b56f56c&690
他是美国式的自由和创新的建筑师代表。他的激情使得他的建筑极度的不同寻常。
特色品质所在:他的建筑更接近于雕塑,其体形和内部空间的自由奔放别具一格。他首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实现了自由曲面的创造,使他的建筑创作更加无所羁绊,而且真正的使建筑的内部功能和外形不在相互束缚,这是一种新的建筑理念和方法。他的建筑在造型上突出了建筑的艺术属性,他对形象的敏感保证了他的建筑在复杂中保持着秩序。他的建筑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建筑中无以伦比。
创作思想源流:他的建筑似乎和西班牙建筑师高迪有所渊源,但更直接的是来自现代派艺术,尤其是现代派雕塑。三维电脑加工技术对他也至关重要。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他创造了一种几乎全新的建筑可能,建筑变得可以为所欲为。他之后有了很多自由造型的建筑方案出现。但是像他那么理直气壮的建造的还不多。
4.
http://s4/small/538f43actf9dbd5849ba9&690
特色品质所在:出色的工程技术和工艺,尤其是从技术和工艺中体现出来的美,是他最引人注目的方面。近些年来他在技术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生态,能耗,地方文化传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其作品对各种材料运用自如,建筑精美而优雅,更可贵的是他一直在不断的稳步提高自己,从不把自己限定在某个固定的套路里,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丰富多彩,而且有一个渐进的脉络。
创作思想源流:他是高技派的代表人物,受到机器美学的影响很深。但是他又渐渐吸收了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有文脉,地区主义的观念。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加含蓄和复杂。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他和罗杰斯的蓬皮杜中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的很多高技派作品受到大量的抄袭,而后的生态和地方主义建筑也为建筑界树立了榜样。
5.
特色品质所在:他的作品是正统现代主义和地方乡土主义结合的结果,强烈的立体感,比安藤更朴素,更直接的面对问题提出理性的解决。他的作品让我们知道,原来建筑可以这么纯粹,这么少,还这么美。在极朴素里体现出一种建筑的真实感和更深切的美感。
创作思想源流:他是正统现代主义的门徒,吸取了葡萄牙地方文化传统。他的风格和阿尔托有些接近。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他本人从事建筑教育多年,影响较大。
6.
http://s6/middle/538f43actc2f95854c1f1&690
特色品质所在:是最理性的建筑师之一,试图用严格的几何格网和构图法则设计建筑。建筑通常为白色。手法细腻,重视建筑的光影的趣味和纯净。空间,环境,体形,功能,都纳入理性分析的框架,所以作品具有强烈的规律性。
创作思想源流:他受到柯布西埃和阿尔托的影响颇深,但最后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现代建筑的一宗。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虽然他的理性似乎过于极端,但是他的手法和对光影的把握还是具有广泛的影响。
7.
http://s10/middle/538f43actc2f95a0de1bd&690
特色品质所在:鲜艳的墙壁和强烈的光影,交错的几何形,他使用混凝土造就了浓郁的墨西哥地方特色和雕塑感。他的作品重视墨西哥村庄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体现出人文和社会关怀。
创作思想源流:从作品风格来看,他很可能收到柯布西埃的影响,还有巴拉干的痕迹。但是主要是他成功的还是对墨西哥本土文化和生活传统,以及自然环境的理解。
8.
特色品质所在:作为全美最大的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之一,它的作品具有一种温和稳健的商业气质和精良纯熟的工艺技术。它偏重工程技术和机器美学,但是更主要的是理性的,圆满的解决从经济到艺术人文的综合问题。它擅长规模巨大的复杂的工程尤其是超高层建筑设计,为一般的个人建筑师所不能。而它稳定统一的设计风格又可以让我们把它当作一个建筑师来看待,如同一部机器那样精确。它重视文化和造型,但始终坚持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
创作思想源流:明显来自密斯和格罗皮乌斯的影响,也接收机器美学和高技派的理念。作为一个团体,它吸收更广泛的建筑思想来解决更复杂的建筑问题,包括后现代主义等等。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作为高技派的代表,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对于商业写字楼和超高层摩天楼,它几乎就是行业标准,堪称世界现代主义建筑之典范。
9.
特色品质所在:他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是仅在新罗马美术馆这一个作品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种堪与古典杰作同样永恒的东西。这样强烈的古典气质在现代建筑中是罕见的。而在其他作品里有着解构主义式的动态构图,也有极少主义的玻璃体,砖,石,玻璃他都运用自如。他丰富变化的手法建立在对建筑的深刻和全面的理解基础上。他的建筑的共同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建造感,丰富的细部,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创作思想源流:可以认为他是现代理性主义的代表,兼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极少主义各方面的能力。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他同时也是评论家和教育家,活跃于西班牙和哈佛的教学领域,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10.
http://s4/middle/538f43actc2f95b40bfc5&690
特色品质所在:与Piano相比,他的高技派身份更加稳固。同样的从机器美学高级表现转向生态和文化,他更坚持钢和玻璃的手段。因此他的建筑显得更冷一些,但是生态和造型的成就同样杰出。他的机械化生产的建筑和极度精美的结点设计成为他最具特色的地方。
创作思想源流:机器美学是他的基本设计思想。但实际生活中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他的最初的合伙人Rogers。其父还给他带来了第一个设计任务。
对当代及后代的影响:无疑他是高技派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且一直坚持这一方向,使得高技派持久不衰,追随者不计其数,遍布全球。
四:2003年普利兹克奖的预测
2003年的普利兹克奖我预测最有可能颁给墨西哥建筑师Ricardo Legorreta。
1首先因为Ricardo Legorreta眼下正当红,已经连续得到1999年UIA金奖和2000年AIA金奖,其他UIA、AIA、RIBA的近年得主均已得过普利兹克奖,所以Ricardo Legorreta竞争力当无人能比;而2002年的普利兹克奖给了不甚出名的Glenn Murcutt,可见缺乏特别有力的竞争者。
2 同时因为自96年以后已经连续6年都给了欧洲建筑师,今年给了重视环境的澳洲本土建筑师,正是要避免过于狭窄的颁奖面;而Ricardo Legorreta也正是此类本土的建筑师(甚至没有在国外受国正规教育),又是拉美建筑的代表人物;亚洲由于日本已经获奖三次并且1995年安藤忠雄刚刚获奖,非洲又实在缺乏人气,故Ricardo Legorreta继承22年前Barragan的可能性极大。
3 其他成名已久的非欧建筑师诸如哈桑·法塞,矶崎新,柯里亚等虽有实力,但成名太早。观察近年普利兹克奖似乎以提拔新人为己任,故可能性不大。
正式的颁奖辞如下:
Ricardo Legorreta是一名出色的墨西哥本土建筑师。在四十年的建筑生涯里,Ricardo Legorreta认为最重要的是考虑人的重要性。他坚持建筑是要服务人性和大众的,坚持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实现人生存的基本价值,而技术只是作为手段服务于人的。他以自己的实践真正去关心和满足人民的需要,以实现地区的人文价值作为自己设计的动力。
由此,在他的家乡墨西哥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他发现并发展着属于这块土地自身的建筑文化。他认为墨西哥的村庄生活是一种有丰富价值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经济条件在这里得到了统一。在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中也体现了这种价值。
Ricardo Legorreta重视当地的文脉,凭借充满了浓烈的色彩、阳光和质感的空间体现了了浓郁的墨西哥地方文化和拉美风情。他注重室内设计、景观与建筑的结合,使用砖、混凝土和涂料,力求建筑与环境及气候相协调。
Ricardo Legorreta早期进行过很多住宅设计,这为他深刻的体会本土的文化和建筑的本质提供了机会。他在这些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他的住宅单纯而朴素,纯粹而生动,体现出他对居住和建筑本质的独到理解。后来Ricardo Legorreta才逐渐介入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大型公共项目中。他之后设计主要有IBM公司办公楼和柯达公司实验室等,在这些作品里,他的现代主义建筑的理性方法和墨西哥浪漫激情的民族风情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后来他更多的在全球各地实现他的建筑理念。他当前的工程有洛杉机的墨西哥博物馆,达拉斯西班牙文化艺术馆和尼加拉瓜银行等等。他还刚刚完成了位于圣何塞的技术革新博物馆。在世界各地,Ricardo Legorreta正在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充满活力的建筑。
让我们期待Ricardo Legorreta 将会带给我们更多更好的属于更多人的优秀的建筑。
后记:
由于不能够亲身前往世界各地实地调研,所以本文的材料都来自于书籍、杂志和网络。其中最主要的是GA(global architecture)25-69期,还有互联网。
这是一个传媒控制思想的年代,个人难以比传媒了解更多,所以也很难超出传媒之外提出独到的见解。对于静止的建筑物,尚可利用经验猜测;但对于一些国外建筑师的全面了解和评价,如果离开了媒体的介绍,几乎不可能。所以本文如果内容上表现出各种公开出版的书籍、期刊、杂志和网络信息拼合的痕迹,那应该可以理解。我所能努力的方面主要是在二手资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观点区分析和思考,谈谈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对于普利兹克奖的预测,则更加困难。因为我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基本上己经是过去已发奖项的影响力之内的了。换句话说,我觉得可以得奖的,总是已经得了奖的。当然因为还有漏网之鱼,属于已经走红但尚未来得及得奖的,所以这一次还可以预测。
主要参考资料:
2 《世纪末的回眸,纷乱中的求索——世纪之交对世界建筑的再认识》, 王鹏
3 《Global Architecture》 25-69期
5
7
9
11
12
13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