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周家大院古建筑群

标签:
周家大院涧岩头国保富家桥镇零陵 |
分类: 湖南-衡阳/郴州/永州 |
周家大院坐落在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涧岩头村,它其实是由六座庞大的民居宅院组成,因村内居民全部为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裔,故统称为周家大院。涧岩头村地处五岭之一的都庞岭下,三面环山,似乎是端坐在太师椅上。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占地面积120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为湘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民居群。
在六个院落中,“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建于明代,“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建于清代。虽然不是建于同一时代,但六个院落都在一定的轴线上按相同的座向排列分布着,各相隔200至300米,南高北低,背靠着大山,面对着贤水河(潇水支流),体现了古代建筑的“风水”思想。从整体上看,六座院落有分有合,浑然一体,既各自独立成院,又相互和谐勾连,层楼叠院,错落有致。
对于每座院落,除了采取中国传统的纵向对称中轴线外,还布置了若干条与之垂直的横向附属轴线,构成“丰”字形平面布局,这种结构与血缘关系融为一体。纵中轴线上的建筑为正屋,为长辈所使用,东西两侧横屋由分支的各房晚辈使用。这种纵为辈、横为支的划分,体现了宗族辈分与子孙分支的严格性,从而把传统人伦的“中和”意识溶于建筑中,充分显示了周家大院在建筑布局上匠心独运的个性特色。
2007年,涧岩头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周家大院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家大院古建筑群介绍。
子岩府,建于清光绪年间(1894~1902年),占地20余亩,为周家大院古建筑群最为成熟的作品。
子岩府的二门,因为是周敦颐的后裔,故悬挂着“濂溪家风”的横匾。
子岩府内的雕花窗。
新院子,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周氏族人建于清朝的第一座院落,相对于老院子而俗称新院子。
老院子,初建于明代景泰(1450-1457年)年间,为周敦颐后裔迁移到涧岩头的始祖所建,为涧岩头村最老建筑,现正在维修。
红门楼,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611~1628年),为涧岩头第二代周希圣所建,因周希圣官至户部尚书,故又称“尚书府”。现在只保存了门楼和一进旧堂屋。
砌墙的材料除窑砖外,还用河里捡来的石头。
黑门楼,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368元),为涧岩头周氏第三代所建,因门漆为黑色而得名。
四大家院,开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4年),完善于民国八年(1919年),是距离现在年份最近的建筑,也是规模最大的建筑,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
炮楼,墙上面开着射击孔,可以对外射击。
大门石,磨得光溜溜的,一边是龙,一边是凤,中间的门槛石上则是莲纹。
每个石础上也都雕着花。
屋梁上安放的木雕。
大院里还居住着不少的居民,正好有老人家在过七十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