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王国——绥宁上堡古村

标签:
上堡古村上堡古国黄桑李天保绥宁 |
分类: 湖南-邵阳/娄底 |
在历史上,湖南被认为是南蛮之地,民风彪悍,尤其是湖南的少数民族,更是桀骜不顺,因此时常会爆发出起义和叛乱,使得各朝代的统治者都对湖南非常的头疼,于是就把湖南省的一些县取了个吉利的名字,像绥宁、新宁、常宁、永顺、永绥(1952年更名为花垣)、新化、安化、怀化(现为地级市)、保靖、宁远、东安等,希望藉此能永保当地的太平。
绥宁县位于湖南省的西南部,毗邻广西与贵州,它得名于北宋年间,取“绥之以宁”意(当时朝廷刚平复了“飞山蛮”的叛乱)。绥宁为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虽然没有被冠上少数民族县的称谓,但县域内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全县总人口的62.3%(2013年)。在明、清两代,绥宁爆发了多次少数民族起义,其中三次是以上堡村(现属绥宁县黄桑苗族乡)为中心爆发的。
明正统元年至天顺年间(1439~1464年),湘、黔、桂交界的五万苗民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后在李天保的领导下建立了苗族王国(这是苗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政权),年号“建元武烈”,李天保称“武烈王”,首都就选在了上堡村;约三百年后,清雍正六年(1728年)与乾隆五年(1740年),当地少数民族又发动了两次起义,依旧是将上堡村作为他们的大本营。
上堡村位于绥宁县最南端,它面朝牛坡头(1913米),背靠乌鸡山(1300米,翻过山即为城步县的长安营乡),只有一条古道进村,因此易守难攻。虽然,这几次起义后来都被朝廷镇压了,村子里的人也都被杀光了,但这里还是留下了不少当时的印记,像金銮殿、忠勇祠、古宫门等遗址,“天高地厚”和“天王”的摩崖石刻,以及“长安营”、“黄桑营”等地名(“营”是当时驻扎军队的地方),让后人追忆时仍叹息不已。
上堡古村大门,左边是一座风雨桥,这是侗族的风格(起义失败后,村子里的人都被杀光了,现在上堡村已变成了侗寨)。
复建的上堡古国门楼。
一条小溪从村中流过,两边就是村民的房屋。
倒卧在路边的大樟树,可惜已经死了,不知它生前见过那轰轰烈烈的场面吗?
金銮殿的台阶,据说就是通过这些石块和砖头考证出金銮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