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不出城——武冈五座古桥的故事

标签:
武冈古桥渠水化龙寺朱岷王武冈 |
分类: 湖南-邵阳/娄底 |
在武冈民间,流传着一个“五龙不出城”的故事,这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八子朱楩有关。传说朱楩被朱元璋封为岷王定居武冈后,看到他的四哥朱棣抢了侄儿的宝座当了皇帝,满腹怨气,发誓要过一回“皇帝”瘾,于是大兴土木,修建王城,加固城墙,又引来渠水(资水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雪峰山,在武冈汇入资水)贴城墙而流,以让王城“固若金汤”。当然,有了河就必须修桥,于是:
这是朱楩建的第一座桥。为实现有朝一日登上皇帝宝座的愿望,朱楩将这第一座桥取名为“兴龙桥”。现存桥是明末被毁后重建的。
“兴龙桥”这三字是新立的,不过这些石头似乎是从武冈古城墙上散落过来的。
在建第二座桥时朱楩就死了。后来桥建成了,当地老百姓觉得当皇帝是有天命的,朱岷王是朱元璋的儿子,是攀龙附凤来到武冈的,于是就把这座桥称为“攀龙桥”。攀龙桥的风格和兴龙桥类似。
这栋老房子位于攀龙桥的南侧,据说解放前是当地最有名的娱乐场所,两扇门的门楣上分别为“楚南”、“邵武”四个大字。
老街上在认真看《金刚经》的老娭毑,已经九十岁了,身体还是蛮好。祝老人家长命百岁。
老街上到处是这样的老房子,不知背后有多少故事,可惜没有好好保护起来。
这是以前寿福寺的外墙,规模应该是蛮大的,现在院子了乱搭了不少棚屋,破坏的很严重。
第三座叫“骧龙桥”,又称“让龙桥”。北通老南门,南连资水方向的古城区,是连通古城南北主要街道的要津。给这座桥取名时,百姓认为朱王是一个花花太岁,要当皇帝,除非皇帝把皇位让给他,这样,“让龙桥”的名字就在百姓口中传了下来(后来又改成了“骧龙桥”)。现在,老的“骧龙桥”已经拆除了,变成了永久性双孔石拱桥(1966年建,感觉石材都是取自武冈古城墙),可以通汽车了。
让龙桥下游五十米,原本还有一座桥的,叫“游龙桥”。可惜后来毁掉了。为什么叫“游龙桥”?百姓认为,朱岷王顶多是条漂游不定的野龙,不是真龙,就把那第四座桥称为“野龙桥”,后来人们嫌“野”字太土太俗,就将“野”字改成了“游”字,所以就叫“游龙桥”。现在,老百姓在附近建了这样一座便桥。
这是第五座桥,叫“化龙桥”。现在,桥上建了一座化龙寺,规模不大,但在当地名气蛮大的,是武冈市佛教协会办公场所。
化龙寺简介。除供奉观音菩萨外,还供奉了南岳圣帝,典型的湖南特色。4829
不过,后来的统治者怕五桥真的变成五龙飞走,曾将“兴龙桥”的“龙”字改为“隆”字,取其兴旺腾达之意。又在武冈城南面增修一座新城,将五龙圈在城内。于是,就有了“五龙不出城”的传说。从这张武冈古城地图可以看出,“五龙”真的都在城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