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马殿里拜包公

标签:
赤马殿包公庙赤马湖沙市镇浏阳 |
分类: 长沙-长望浏宁 |
提起赤马,人们自然就想起了关公的赤兔马,因此名为赤马殿的场所大多祭拜的是关羽。不过,在浏阳北乡的沙市镇,这里的赤马殿供奉的却是包公。传说,北宋年间当地曾有一名蓝姓粮官解粮路过河南时,正逢兰考大水,因同情灾民私自放粮救济将被处死,后蒙包公搭救,包公逝后,该粮官回到家乡设灵位朝拜,慢慢地便演化成现在的赤马殿。
赤马殿的名字也是有来头的。传说,赤马殿现址原名龙头山,当包公牌位从粮官家中移到这里时,东方飞来两匹赤马,其中的一匹因喜爱这里的山水便留下来了——赤马殿由此而得名(后来这块地方就叫赤马了,以前有个赤马镇,现在已合并到了沙市)。于是,当地便将赤马飞来的那天(古历七月十三)定为赤马殿庙会的日子,庙会期间,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而庙内则要唱大(湘)戏还愿酬神。
和其他的庙宇相同,老赤马殿在文革中也受到了冲击,据说毁坏得只剩残砖烂瓦,现在的赤马殿则是从1985年起,陆陆续续地由当地的老百姓自发筹款兴建的,包括香房、关圣殿(戏台)、包公庙等建筑,虽然外貌依然还是蛮新,但风景不错,站在殿前可以望到赤马湖(中型水库,原名红旗水库,1958年修建),波光粼粼的。另外,在山脚下的水泥路上还立起了一座威风的牌坊,“古赤马殿”四个大字远远就能看见。
包公神像就供奉在包公庙的中间,两边是土地菩萨,以及跟随包公的王朝马汉等。在这些塑像的头顶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题匾,当然都是歌功颂德的,不过每块匾却另有含义,如“永沫清浏”是刘姓供奉的,“恩光大陆”是陆姓供奉的(这两个是当地最大的姓氏,以前附近就叫“刘陆塅”,修赤马水库时全部被淹),还有像“世喻青天”、“维其有章”、“庇显有周”等,则分别是喻姓、章姓、周姓供奉的。
另外,赤马殿里还有蛮多有趣的对联,意境最好的应是戏台边的这两幅:“鼓起弦张唱不尽楚歌四面英雄气短,曲终人散有谁怜弱水三千儿女情长。”“大排场三钢五常做起,好角色十磨九练出来。”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些应该都是原创,但是很值得慢慢回味一番,可见当地有着深厚的文化沉淀。也难怪,浏阳旧时四大书院之一的文光书院就在附近。
赤马殿牌坊,就在上山的水泥路上。
远看赤马殿。由于正在修建广场,因此到处都有点凌乱。
赤马殿近景。前后共有三栋,这是第一栋,专门用来烧香烛的。
几大排的香烛台,都有香烛在燃烧,香客多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香烟缭绕。
第二栋的前面是关圣殿,不过似乎只有这一个名字。
关圣殿的二楼就是戏台,不过方向相反,面对着包公庙。
戏台两边的对联。共有四幅对联,左边的为上联,右边的为下联,除正文中介绍的两幅对联外,其他两幅对联都嵌进了当地的十大姓氏:刘、陆、陈、何、李、黄、罗、戴、喻、周。
这就是包公庙,平时总有许多信众在这里磕头、问卦,甚至台阶上都跪满了人。
包公神像位于包公庙的中间。
“永沫清浏”牌匾,由当地的刘氏家族供奉的。
“世喻青天”牌匾,由当地的喻氏家族供奉的。
包公庙右侧墙壁上的对联,这边都是上联。
包公庙左侧墙壁上的对联,这边都是下联。
墙壁上镶嵌的青石板上刻着赤马殿修复的经过。
站在赤马殿前看赤马湖。赤马湖就位于赤马殿的山脚下,原名红旗水库,1958年修建。
近看赤马湖,水面面积160公顷,长沙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就设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