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麓山古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2012-01-10 20:37:37)
标签:

岳麓山

自卑亭

爱晚亭

岳麓书院

极高明

分类: 长沙-河西

其实,从南门登岳麓山的这几条道都是古道,包括那条有很多游人走的,铺着柏油的盘山公路。它是1917年黄兴国葬时修建的,差不多也有100年的历史了。最近,岳麓山又增加了一条登山道,这更是一条古道,因为它在宋朝就有了,只是最近才修复。

这条古道从爱晚亭右边的水泥道开始,沿着一条长长的石阶往上,中间经过道中庸亭和极高明亭的遗址,最后可到达山顶。严格说起来,这条古道是起步于山脚下的自卑亭。

第一次看到自卑亭的时候没有一点好感觉。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亭子破破旧旧的,脏兮兮的,又不是很高大。里面好像还开了个小卖部,卖些香烟、瓜子之类的。更不喜欢的是自卑这个名字。后来,亭子进行了装修,里外焕然一新,小卖部也迁走了。再后来,知道了这个亭子的来历,则不禁地为自己以前的无知感到脸红。

自卑亭最早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得名于《中庸》中的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是近处的意思,而是低处的意思。自卑就是从最低处开始,而不是现在说的那个意思。

过了自卑亭,从岳麓书院的旁边绕过去,就到了爱晚亭。爱晚亭的右后方有口古井,这就是清风泉。清风泉的泉水清冽甘甜,据说夏天喝了是可以不长痱子的。以前,井水有一尺多深,可以直接用手捧着喝。现在,取水的人多了,水也就慢慢不够了,人只好钻到井里,直接去接刚从井壁孔里流出来的涓涓泉水。

喝过了清风泉的泉水,就算是开始登山了。与其他几条登山道相比,这条道上的名胜几乎没有,且知道的人不多,因而没几个游人。从清风泉转回来,先经过几百米的水泥坡道,然后左转入一条向上的蹬道,不宽,也就一米半左右。刚开始的时候,心情比较愉快,体力也比较好,一下子就爬上了几十阶。回头一望,走过的石阶在脚下排列得整整齐齐,而刚经过的那些大树也变得矮小了,自己就好像踩在它们的头上一般,心里不自觉地涌出豪迈的感觉。慢慢地,身上开始发热了,腿也有点累了,速度明显地慢下来了。这样大约十几分钟,总算是到了道中庸处。道中庸以前是一个亭,宋朝时就有了,后来朱熹题了亭额,不过早就被毁了。现在,只有一块纪念石碑静静地躺在地上。

过了道中庸后,蹬道又陡了许多,人也更少了一些。一个人慢慢地在这新修的古道上走着,确实是有点点累,但心里却很舒坦。没有了旁人的嘈杂声,只听到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树上轻快地蹦来蹦去;不会去想那些烦心的事物,你的眼前晃来晃去的就是满山的青翠;脚下踩着刚铺设不久的石阶,脑子里却不断地浮现出朱熹、王阳明这些大儒们登山的身影。真是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越往上走,空气越来越清新,温度似乎也低了好几度,刚才的那种燥热一下就不见了。身上的汗不知不觉地干了,脚步因而也越来越轻松了,心里念着的只是“振衣直上赫曦台”。

就在这种愉悦的感觉中,来到了极高明处。以前,这里也有一个亭,后来也被毁了,现在只留下了基座的遗迹。道中庸和极高明均出自极高明而道中庸。这是《中庸》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致力于达到高大光明的境界,需把把中庸的本性作为修养的途径。站在极高明亭的遗址上,望着北去的湘江和永远热闹的长沙城,心里回味着极高明而道中庸这句话。什么是中庸呢?就是不偏不倚,就是恒久不变,就是不抛弃、不放弃。比如登山,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体力好,一阵猛跑,到后面却体力不足,只好退出;有的人体力没有问题,但走到中途的时候,却因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当然也到不了极高明。

登山如此,做人做事更如此。

麓山古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自卑亭,就在湖南大学东方红广场上。

麓山古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道中庸亭遗址说明。

麓山古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亭遗址说明。

麓山古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是留下来的极高明亭遗址。

麓山古道——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就是新修的古道,从上望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