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2018-04-05 15:12:59)
标签:
清明 |
分类: 休闲生活 |
又是一年清明,爸爸走了已经快六个年头了,今天一早6点不到我就和先生一起去扫墓,6点多点墓地附近车已停满,今天的天气阴沉,天气预报是要下雨的,记得那年送爸爸上山,就下这小雨,这是我们不舍爸爸的眼泪,爸爸要走的那天晚上一定很痛苦,爸爸生病3年多,从来没有那么的痛苦的表情,我们为爸爸的坚强感动,今天爸爸我来看你了,你让老天爷也这么眷顾我们,没有下雨,爸爸,你放心,你嘱托我的我在努力的做,好好的照顾妈妈,还有妹妹,一切都在好起来。。。。。。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一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漂泊在外,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要珍惜身体、时光和朋友,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文章很长,我就摘了这些,有些同感。
回到家后,看到网上有关清明的文章不少,觉得那篇“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不错,就是长了点,文中有以下一段文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