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2015-07-03 08:31:56)
标签:

房产

分类: 人文纪实
   首次到木城,还是25年前春节,陪女王回老家探亲,当时对这座热闹的古老乡镇和古镇上保留完好的木质建筑记忆深刻。那时到木城,一般是到夹江县城,乘车往千佛崖景区方向沿青衣江前行10多公里,过轮渡后到达青衣江西岸的木城古镇。后来又和影友多次再到木城,对木城古老建筑保留完好的上街、下街,后街的青石板路,后街的大明寺等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木城是古镇人文摄影的一个好地方。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乐山到木城的乐雅高速

    2014年利用国庆节假期,和家里女王再次驱车来到木城。前两年乐雅高速通车后,乐山去木城,只需出乐山城西,驱车沿乐雅高速20多分钟就到木城,比过去经夹江、千佛崖到木城,方便多了。

    木城镇位于乐山市的西北部,是乐雅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93成渝环线高速公路)进入乐山市境内的第一站,也是青衣江进入乐山第一站,在夹江县县城以西20公里青衣江西岸。它面向青衣江,背靠大旗山(峨眉山余脉),山清水秀,距离洪雅20公里,距离峨眉山27公里。史上有五口(张口、泸溪口、黑林口、两路口、堰冲口)共木城的说法。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老码头,此图转载自大成社区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渡口上游修建了千佛崖水电站,此图转载自夹江在线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原来热闹的古渡口已经只剩下一下码头痕迹,自从青衣江上的千佛岩水电站修建好以坝代桥后,古渡口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木城作为古时繁华的商贾码头,水运是古代木城首选的交通方式,而木城镇直面青衣江,众多商贾常云集于此。木城是当时土特产和外地商品的集散地,镇内商铺林立,码头上樯帆云集。许多来往于宜宾、雅安之间的商人晚上经常留宿当地,直至晚上,客栈、商铺仍灯火通明,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木城镇便有了“小上海”的美称。

   到过不少古镇,发现古镇建筑能保留比较好的,其中很大一类是曾经的水码头,公路交通发展起来后,这些水码头水运失去竞争力,冷清了下来,因为经济落后,居民没有财力新建水泥民居,而把这些珍贵的老房子老建筑保留了下来。宜宾的李庄、夹江木城、五通桥西坝、青神汉阳坝,能保留古镇特色,曾经都是繁华的水码头,水运优势消失后,因交通相对闭塞,经济比较落后而得以保存。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古渡口处的黄角树下经常还有老年人在此喝茶聊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运的优势逐渐被取代,古渡口热闹的场景已不见踪影,只剩下附近那棵千年黄桷树仍开枝散叶,历经时代变换。

    木城的上街、下街木屋都基本保存完好,而木城木结构的房子尚存70%左右。

    以下的这组照片反映的是现在的木城下街,可以看得出,除了没有20多年的繁华,古老的木建筑大都保留完好,这在乐山附近的古镇中算是比较难得的。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下街  街边的小店,不是赶场天,街道上少有人影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下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下街附件的小巷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下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在木城可以见到的主要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下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下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下街的餐馆,不是赶场天没有开业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街边按摩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卫星电视锅盖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曾经熟悉的街道,和20多年前相比,除了没有往日的热闹,店铺、民居还是原来的样子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远处的木城加工厂就在街边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摩托车是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街边的小厂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曾经热闹的工厂企业、供销社等早已没有往日的生气

    因为不是赶集的日子,街道上静谧清幽,几乎不见人影。过去人流如梭的街景再也无法看到。街道上,只有两三户人家开着大门,看家狗慵懒地躺在门口,三五个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打发寂寞时光。一些保存还算完好的古建筑仍屹立街道两旁,仿佛在诉说昔日的繁华。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下街两边的民居小院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民居小院的天井和生活用品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街边小院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住在小院的学生的喜报已经褪色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厨房的摆设,还可以看出有人在里面生活的迹象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家具、椅子已经非常的破旧,看来主人家也很少使用。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屋外的灶头已经没有使用,  蒸饭的甑子盖上已经落满灰尘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还在使用的烘笼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雕花门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刷把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锯子等农具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没有使用的锅和花盆

    一般民居,除富贵人家外,多为单院,此处则几乎几家户户三到四进小院,一溜排开,狭长幽深,虽结构并不富丽,但颇有味道。每一进有一小天井,光线从上面透入,甚是可爱。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二十五年前到木城探亲,曾经住过的供销社木城旅馆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从木城旅馆的大门看下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旅馆

    20多年前来木城探亲,住供销社旅馆,记忆里是一个很住的很舒服的几进院子,二十年几年了,没有想到还完好的保留了当初的状况。
    
    沐川上街,老房子没有下街的保留完好,有一部分已经改建为水泥建筑和新的农产品市场。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上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上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上街的传统理发老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理发店中休息的顾客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的下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街边的百货店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正在新修中的木城新市场,下街的老房子也有不少被改造,失去了往日的古朴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街边商店的遮雨棚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商店大门前挂的褪色的灯笼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偶尔可以看到放假回来的学生

    在木城后街的大明寺上完香烛,再去细数后街的青石板路,依靠在古建筑墙边,拍上几张照片,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古时人们的生活中。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后街青石板路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后街青石板路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后街青石板路,老人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后街青石板路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后街青石板路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大明寺旁边的小巷,和大黄角树。

    木城后街的清代木建筑虽然谈不上有特别的建筑价值,但这样的木结构建筑,在四川的城镇中已经鲜见。

    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平常在木城看到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改革开放后,随着青壮年的外出工作、学习,木城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据介绍,现在的木城人口18500多人,其中城镇居民2000多人。农村和城镇劳动力近40%的外出务工。每年迁移户口的住户不少,近20年来城镇人口锐减20%,当城市越来越闹热的时候,我们古镇却变得越来越冷清。
川西古镇之——夹江木城古镇印象
    木城后街,聊天的老人和儿童。2015年2月22
  
    漫步在木城后街的石板路上,您会感觉到这是一个老年人的世界。平时,十有六、七的家庭关门闭户,在开门的住户门前通常只有一两个老人依门而坐,或聊天晒太阳,或闭目养神,只有在礼拜或者傍晚才能看见小孩身影。在一个露天棋牌活动所,笔者看见了玩纸牌的长者,他们绝大部份是70高龄以上,鲜有年轻人。

    木城很多古建筑依然保存完好,如古渡口、原镇政府走马转角楼、木城派出所后院的绣花楼、木城后街的民居、青石板路以及大黄桷树等。


    走马转角楼

    走马转角楼(原木城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整个古镇的开端,背靠小镇,面向青衣江。据木城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走马转角楼的主人姓张,因此该楼也叫张家大院。古时候张姓人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这家人主要从事手工纸生意。张姓人家从当地收购手工纸后从古渡口上船,到宜宾贩卖,再从宜宾运回盐酒贩卖到本地,用从中赚取到的钱到雅安买回木头,修建起了这座占地800平方米、共48间房子的建筑。木城镇政府晚上值班的工作人员居住于此。

    走马转角楼有外廊、内廊。挑檐支撑起的外廊,将整个建筑有机地连接起来,给人一种韵律美。第二层外廊并没有柱支撑,而是悬挑出去,外廊的宽度比较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整个建筑传达着古朴、完整、次序美。

      绣花楼

    位于原木城派出所后院。绣花楼,顾名思义,就是古时候大家闺秀在此绣花的地方。它安静地处于偏僻的角落里,但以前这里可是热闹非凡。当地人介绍,古时候,此地乃富豪的居住地。整个绣花楼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中式的雕窗与巴洛克式的窗子同时出现,柱子的线脚很有华西坝的风格。在材料的选取上,仍然用上了石灰、竹篾、泥土,这一切使整个建筑表现出多种文化的混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