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岷江旧大桥打鸟

标签:
杂谈 |
分类: 风光景物 |
这几年,随着环境的改善,乐山的野生鸟类也多了起来。岷江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野生鸟类。
比起大家热衷于到云南大山包、滇池拍鸟,在乐山拍,成本低的多。关键是有空想拍就拍。
全世界有三大候鸟迁徙路线
全世界有三大候鸟迁徙路线,四川位于亚洲迁徙路线中部,每年10月开始,都会有大量候鸟经过这里。
11月下旬,随着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的造访,我省候鸟迁徙进入高峰期。成都、雅安、乐山等地,候鸟过境的“大片”正式拉开帷幕。
据吴先智介绍,候鸟对于气候的变化感觉非常灵敏,只要气候一发生变化,它们就纷纷开始迁飞。这样就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和南方夏季的酷暑。气候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鸟类的食物。随着冬季的临近,北部地方的许多植物纷纷落叶、枯萎,昆虫活动减少,陆续钻入地下入蜇或产卵后死亡,数量锐减。食物的匮乏促使以昆虫为食的小型鸟类不能维持生活,只有迁徙到食物丰盛的南方,才能很好地度过冬天,而以昆虫和小型食虫鸟为猎捕对象的鸟类也随之南迁。气候温暖,食物充足的地方,鸟儿们总愿意多待些日子,因为它们的身体还能够承受不太冷的空气侵袭,足够的食物也让它们能保持充沛的体力。
这些体形纤巧的鸟类,不仅每年都能成功地回到它们的出生地,而且还能忠实地回到它们的越冬地,它们是怎样选择迁徙路线的呢?
川大生命科学院的冉江洪教授,是研究鸟类的专家。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从10月开始,许多候鸟就开始了它们漫长的南迁之旅,这些来自甘肃、青海、内蒙古地区或西伯利亚甚至更远地方的候鸟,途经我省时,猛禽总喜欢擦着山脊而过,水鸟则以波光粼粼的河流为路径,因此,青藏高原边沿和岷江、沱江等南北走向的长江支流,构成了由西向东的三条南迁通道。
西线: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鹤类。它们途经四川,会沿着甘孜州西北部而下,直到印度半岛,部分飞向东南亚。
中线:是候鸟迁徙的主要线路,各类候鸟种类估计多达200多种。中线的鹤类和西线的鹤类分手后,与其它部分来自若尔盖的候鸟在雅安天全附近汇合,途经凉山,一路南下,飞往云南,而另一部分来自若尔盖的候鸟,则经过成都、眉山、乐山、宜宾等地,从贵州出境,到达东南亚等地。
东线:该线路的迁徙鸟类主要为非水禽类。从陕西、甘肃等地过来的候鸟,沿大巴山山脉穿越我省东部的巴中、南充、广安,飞往重庆,最后到达东南沿海地区。
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扎西学告诉记者,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鸟类根据体形大小、食物特点和迁徙距离的不同,其迁徙秩序又有所不同。在秋季南迁中,迁徙距离远,飞行速度慢的小型鸟先走,短途迁徙和垂直迁徙的大型鸟则最后迁往南方。
万只水鸟来乐越冬 多数是“西伯利亚来客”
红嘴鸥、赤麻鸭最常见,四川旱见的银鸥、渔欧也有
记者请教了乐山师范学院鸟类学博士付义强。
日下午聚集在岷江二桥附近江面上的水鸟多数是红嘴鸥,其中也有少量棕头鸥。它们是来乐山三江地区越冬的。
除了红嘴鸥和棕头鸥,每年到乐山三江地区越冬的水鸟还有赤麻鸭、凤头麦鸡等,种类涉及野鸭类、鸥类和普通鸬鹚等,共有60多种,数量有10000多只。这些水鸟多数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地区。每年的11月中下旬,这些水鸟便陆续来到乐山三江地区越冬,来年2月下旬,它们陆续飞走。付义强说,据他们观察发现,这些水鸟来乐越冬有个规律:来得越早,走得越晚;来得越迟,走得越早,它们是根据栖息地的气候特点决定越冬时间的。
较好的生态环境 吸引水鸟来乐越冬
为什么那么多的水鸟选择乐山三江地区作为越冬栖息地呢?付义强解释说,乐山三江地区湿地多,而且污染较少,为鸟类提供了较好的栖息环境。此外,该地区的水体质量总体情况较好,江河里的水草鱼虾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加上人类的干扰活动少,以及气候温暖等,因而吸引了大量水鸟来乐越冬。
乐山3个区域 观察野鸟好去处
付义强告诉记者,如果市民想观鸟,乐山有3个区域的野鸟分布比较集中。
第一个区域是位于岷江一桥和岷江二桥之间的河段。这里可以观察到赤麻鸭、绿头鸭、针尾鸭等,如果运气好,还可以观察到凤头、翘鼻麻鸭等珍稀鸟类;第二个区域是位于钓鱼台到老江坝之间的河段,这里可以观察到绿翅鸭、斑嘴鸭、凤头潜鸭、银鸥和渔鸥等,尤其是银鸥和渔鸥,这两种大型鸥类在整个四川地区都非常罕见;第三个区域是位于大渡河大桥往苏稽方向的大渡河与青衣江汇流处,这里可以观察到赤颈鸭和普通秋杀鸭等。
“观察野鸟也有技巧。”付义强说,最好选择在较好的天气条件下出行,着装应尽可能与环境相协调,避免穿戴醒目、艳丽的服装及饰物。观察时段可选在鸟类比较活跃的时段,如上午8点至10点和下午4点至6点。观察时不能大声喧哗,走路脚步要轻,发现目标后应及时停下来,有时还需要隐蔽,一般应与观察目标保持适当的距离。切忌边移动边观察,防止因走神致使跌倒受伤。观察时最好选择顺光观察,以便能准确判定鸟类身体各部的颜色,而且要抓住鸟类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别。
“乐山环依三江,气候环境良好,非常适合动物栖息。”乐山是候鸟南迁的最要一站,不少北方的鸟儿在南迁过程中都会留在乐山歇脚。一般群栖在岷江二号桥和三号桥之间,乌尤寺至牛华段也非常多。这些候鸟主要以鸬鹚、白鹭、苍鹭、野鸭为主,大部分属鹭鸟。“去年我们曾在候鸟群中发现一只国家一级珍稀鸟类,十分难得!”野保科的专家说,因为候鸟都是群居,所以不排除凤洲岛鸟群中有珍稀鸟类。
创记录的候鸟
北极燕鸥能活20年左右,大约要在北极和南极之间来回飞20次。
亚洲隼定期飞越印度洋,三四天内不进食,飞越将近4000公里。
塍鹬保持着不间断飞行的记录。它们可以飞行11000公里,飞越太平洋,从阿拉斯加到新西兰。就像其它长途迁徙的候鸟一样,塍鹬会自动减缩某些器官如肝肾和胃的体积以减轻体重,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启动代谢机制。
只有几克重的小小红颈蜂鸟能飞越3500公里,从美洲北部飞到中部。在迁徙途中,它能一口气飞越墨西哥湾,即不停顿地飞行好几百公里。
翻石鹬是在滩涂和海藻上生活的一种小鸟。曾经有一只翻石鹬连飞了三天三夜,每天几乎飞1000公里。这只戴环的鸟从阿拉斯加飞到夏威夷群岛,平均时速为43公里,也许它巧妙地借助了风力。
小苇莺可以不停顿地飞行4000公里。出发前它的体重是23克,抵达时只剩9克了。像它这样的小候鸟也可以连续飞行75小时,在大约1000米的高空飞越地中海或撒哈拉沙漠。
大溪地的杓鹬25小时飞行3300公里,从阿留申群岛飞往波利尼西亚。
一只有环志的剪嘴鹱16天飞越大西洋,从威尔士飞到巴西,即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每天匀速飞行700公里。
摘自《迁徙的鸟》
11月下旬,随着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的造访,我省候鸟迁徙进入高峰期。成都、雅安、乐山等地,候鸟过境的“大片”正式拉开帷幕。
据吴先智介绍,候鸟对于气候的变化感觉非常灵敏,只要气候一发生变化,它们就纷纷开始迁飞。这样就可以避免北方冬季的严寒和南方夏季的酷暑。气候的变化,还直接影响到鸟类的食物。随着冬季的临近,北部地方的许多植物纷纷落叶、枯萎,昆虫活动减少,陆续钻入地下入蜇或产卵后死亡,数量锐减。食物的匮乏促使以昆虫为食的小型鸟类不能维持生活,只有迁徙到食物丰盛的南方,才能很好地度过冬天,而以昆虫和小型食虫鸟为猎捕对象的鸟类也随之南迁。气候温暖,食物充足的地方,鸟儿们总愿意多待些日子,因为它们的身体还能够承受不太冷的空气侵袭,足够的食物也让它们能保持充沛的体力。
这些体形纤巧的鸟类,不仅每年都能成功地回到它们的出生地,而且还能忠实地回到它们的越冬地,它们是怎样选择迁徙路线的呢?
川大生命科学院的冉江洪教授,是研究鸟类的专家。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从10月开始,许多候鸟就开始了它们漫长的南迁之旅,这些来自甘肃、青海、内蒙古地区或西伯利亚甚至更远地方的候鸟,途经我省时,猛禽总喜欢擦着山脊而过,水鸟则以波光粼粼的河流为路径,因此,青藏高原边沿和岷江、沱江等南北走向的长江支流,构成了由西向东的三条南迁通道。
西线:主要是来自西伯利亚的鹤类。它们途经四川,会沿着甘孜州西北部而下,直到印度半岛,部分飞向东南亚。
中线:是候鸟迁徙的主要线路,各类候鸟种类估计多达200多种。中线的鹤类和西线的鹤类分手后,与其它部分来自若尔盖的候鸟在雅安天全附近汇合,途经凉山,一路南下,飞往云南,而另一部分来自若尔盖的候鸟,则经过成都、眉山、乐山、宜宾等地,从贵州出境,到达东南亚等地。
东线:该线路的迁徙鸟类主要为非水禽类。从陕西、甘肃等地过来的候鸟,沿大巴山山脉穿越我省东部的巴中、南充、广安,飞往重庆,最后到达东南沿海地区。
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扎西学告诉记者,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鸟类根据体形大小、食物特点和迁徙距离的不同,其迁徙秩序又有所不同。在秋季南迁中,迁徙距离远,飞行速度慢的小型鸟先走,短途迁徙和垂直迁徙的大型鸟则最后迁往南方。
万只水鸟来乐越冬 多数是“西伯利亚来客”
红嘴鸥、赤麻鸭最常见,四川旱见的银鸥、渔欧也有
记者请教了乐山师范学院鸟类学博士付义强。
日下午聚集在岷江二桥附近江面上的水鸟多数是红嘴鸥,其中也有少量棕头鸥。它们是来乐山三江地区越冬的。
除了红嘴鸥和棕头鸥,每年到乐山三江地区越冬的水鸟还有赤麻鸭、凤头麦鸡等,种类涉及野鸭类、鸥类和普通鸬鹚等,共有60多种,数量有10000多只。这些水鸟多数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我国东北地区。每年的11月中下旬,这些水鸟便陆续来到乐山三江地区越冬,来年2月下旬,它们陆续飞走。付义强说,据他们观察发现,这些水鸟来乐越冬有个规律:来得越早,走得越晚;来得越迟,走得越早,它们是根据栖息地的气候特点决定越冬时间的。
较好的生态环境 吸引水鸟来乐越冬
为什么那么多的水鸟选择乐山三江地区作为越冬栖息地呢?付义强解释说,乐山三江地区湿地多,而且污染较少,为鸟类提供了较好的栖息环境。此外,该地区的水体质量总体情况较好,江河里的水草鱼虾多,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加上人类的干扰活动少,以及气候温暖等,因而吸引了大量水鸟来乐越冬。
乐山3个区域 观察野鸟好去处
付义强告诉记者,如果市民想观鸟,乐山有3个区域的野鸟分布比较集中。
第一个区域是位于岷江一桥和岷江二桥之间的河段。这里可以观察到赤麻鸭、绿头鸭、针尾鸭等,如果运气好,还可以观察到凤头、翘鼻麻鸭等珍稀鸟类;第二个区域是位于钓鱼台到老江坝之间的河段,这里可以观察到绿翅鸭、斑嘴鸭、凤头潜鸭、银鸥和渔鸥等,尤其是银鸥和渔鸥,这两种大型鸥类在整个四川地区都非常罕见;第三个区域是位于大渡河大桥往苏稽方向的大渡河与青衣江汇流处,这里可以观察到赤颈鸭和普通秋杀鸭等。
“观察野鸟也有技巧。”付义强说,最好选择在较好的天气条件下出行,着装应尽可能与环境相协调,避免穿戴醒目、艳丽的服装及饰物。观察时段可选在鸟类比较活跃的时段,如上午8点至10点和下午4点至6点。观察时不能大声喧哗,走路脚步要轻,发现目标后应及时停下来,有时还需要隐蔽,一般应与观察目标保持适当的距离。切忌边移动边观察,防止因走神致使跌倒受伤。观察时最好选择顺光观察,以便能准确判定鸟类身体各部的颜色,而且要抓住鸟类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别。
“乐山环依三江,气候环境良好,非常适合动物栖息。”乐山是候鸟南迁的最要一站,不少北方的鸟儿在南迁过程中都会留在乐山歇脚。一般群栖在岷江二号桥和三号桥之间,乌尤寺至牛华段也非常多。这些候鸟主要以鸬鹚、白鹭、苍鹭、野鸭为主,大部分属鹭鸟。“去年我们曾在候鸟群中发现一只国家一级珍稀鸟类,十分难得!”野保科的专家说,因为候鸟都是群居,所以不排除凤洲岛鸟群中有珍稀鸟类。
创记录的候鸟
北极燕鸥能活20年左右,大约要在北极和南极之间来回飞20次。
亚洲隼定期飞越印度洋,三四天内不进食,飞越将近4000公里。
塍鹬保持着不间断飞行的记录。它们可以飞行11000公里,飞越太平洋,从阿拉斯加到新西兰。就像其它长途迁徙的候鸟一样,塍鹬会自动减缩某些器官如肝肾和胃的体积以减轻体重,到达目的地后再重新启动代谢机制。
只有几克重的小小红颈蜂鸟能飞越3500公里,从美洲北部飞到中部。在迁徙途中,它能一口气飞越墨西哥湾,即不停顿地飞行好几百公里。
翻石鹬是在滩涂和海藻上生活的一种小鸟。曾经有一只翻石鹬连飞了三天三夜,每天几乎飞1000公里。这只戴环的鸟从阿拉斯加飞到夏威夷群岛,平均时速为43公里,也许它巧妙地借助了风力。
小苇莺可以不停顿地飞行4000公里。出发前它的体重是23克,抵达时只剩9克了。像它这样的小候鸟也可以连续飞行75小时,在大约1000米的高空飞越地中海或撒哈拉沙漠。
大溪地的杓鹬25小时飞行3300公里,从阿留申群岛飞往波利尼西亚。
一只有环志的剪嘴鹱16天飞越大西洋,从威尔士飞到巴西,即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每天匀速飞行700公里。
摘自《迁徙的鸟》
后一篇:走马观花佛光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