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亦称清帮或青门)起源于漕运安清帮,杭州人潘清是该帮三大帮主之一。
潘清的六世高祖潘海轩,天赋异禀,聪颖明丽,颇具文采。十三岁考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二十岁赶上会试大考,明洪武年间在南京殿试一举夺魁,高中状元,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故乡杭州城里的南宋御街附近祖宅,因此蓬荜生辉。人们把潘宅所在的街改称为状元街,立状元牌坊,建状元酒楼,造状元豪府。潘家开始发迹,持续兴旺数代。殷实的家庭助潘清事业顺风顺水,从家乡杭城扩展到安徽安庆,创下一片天地。
清康熙年间,洪门天地会弟子翁岩、钱坚拜访潘清,三人相聚安庆,由潘清提议结成义兄,翁为长兄,钱次之,潘为小弟。并在安庆结识了五台山僧人陆逵,拜其为师。不久,四人在杭州会合时,徒儿与师傅约定日期,前往五台山修行。
师傅先进山里,迎接三徒,在五台山的紫云洞修炼。三年后,时值雍正当朝,清廷决意整治漕运,出皇榜在全国招纳能人。
漕运是运送皇粮的主要通道,事关国家粮仓丰盈,朝廷安危。清代漕运承袭明制,依然是官粮官运。但京城居民和军人多于前朝,粮食需求量大大增加,漕粮的运送却非常糟糕,河道年久失修,许多地方淤塞梗堵,停航断流。运输管道走旱路着实不易且风险居多,河道漕运管理又累年混乱,以致失控。船帮之间谁也不听谁的,谁也不配合谁,各自为霸。帮里经常内讧,帮间经常火拼。每年运京至少400万石的漕粮(光八旗甲兵之米粮年需约240万石),要不亏空,要不掺假,要不到不了通州这一京畿东大门。沿河督粮押运官吏,大官大贪小官小贪,层层盘剥,层层加码,甚至督运官与运丁勾结,盗卖漕粮,以次充好,弄虚作假。清廷屡派要员整治,越整越乱,一河污泥浊水,谁跳进去就是一身臊气一身腥臭。大运河治理不了,倒成了朝廷一大隐患。雍正大帝企望民间有强者,帮助官家治理漕运。
三徒遵师傅陆逵指示,下山前往杭州揭了皇榜,面呈钦差大臣田文镜。雍正皇帝很快降旨,封官就位,归朝廷漕运总督管辖。
三人同为五品督粮官。没经过读书科考,也没花钱捐纳,身穿白鹇补子的官服,头戴小蓝宝石的朝冠 ,岁俸百两白银,如此天将美事,是因皇帝急需他们聚集民间力量,让漕运有个新气象,为朝廷出大力所赐予的。
三人走马上任,又是开门收徒,又是造船招人,又是疏浚河道,宵衣旰食,殚精竭虑。潘清在杭城中心有祖宅,在杭城北武林门外哑巴桥(今哑巴弄一带)也有住房,翁钱二人也在哑巴桥各自买地建宅,他们的家眷也常相聚,相互帮衬。
杭城北武林门外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从江南装满船,沿大运河北上,到通州交粮,来回需要半年到八个月时间,运丁约有二、三十万之众,大批漕粮在运输途中。这支庞大队伍是否稳定,是朝廷安危的紧要之处。除官方加强力量,也十分需要民办团体协助配合,带领约束。为此,皇上恩准设堂广收弟子。雍正四年在杭城宝石山哑巴桥一带创“翁佑堂”、“钱保堂”、“潘安堂”,意即“保佑平安”,共建安清帮,翁钱潘三人同为帮主。青帮由此出世,帮中立下二十四个字派:“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行理、大通无学”。
堂会门口挂有“漕粮承运事务所”招牌;堂厅内张贴“十大帮规”“家法礼节”“香堂仪式”等条例和戒律;香堂供奉达摩始祖。尊金碧峰为第一代师祖,属“清”字辈;罗清为第二代师祖,属“净”字辈;陆逵为第三代师祖,属“道”字辈,第四代师祖就是翁銭潘三位,属“德”字辈,称青门后三祖。青帮信奉罗教。罗教是罗清承接金碧峰衣钵创立的,是根清技正的佛教,是达摩始祖传下来的禅宗临济派。
青帮正规发展,漕运有条不紊,面貌焕然一新。三千里京杭大运河,帆樯蔽日,舳舻齐发,天庾正供,万艘朝宗。青帮成立一年,运往京城的漕粮就达500万石之多,还有堆积如山的皇家货物和民间所需,得到朝廷表彰。运丁船夫纤夫杠夫和船户车户匠户等吃漕运饭的入帮踊跃,没几年便收纳十万弟子,辈分已扩张到第八代“法”子派,下属一百二十八帮半,除半帮外,专运漕粮。
这半帮由杭州人姚发统领。他早先是潘帮主的书童,伶俐俊秀,忠诚可靠。半帮的船只专运香料和土宜货物。香料有“沉檀龙麝”等数百种之多,来自海南、云南和境外南洋、西域,利润巨大,是青帮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若干年后,翁钱二位帮主被师傅召回五台山,青帮暂由潘帮主一人管理。过了两年,潘清见两位师兄云游未归,思念不已,亲自出外寻访,毫无下落。于是转道五台山紫霞洞拜见师傅,叩询两位师兄的下落,陆逵开示:他们俩已有极好的结局,无庸寻访。同时赐潘清“天书”两部,一部叫“定国天书”、一部叫“石匣天书”。潘清回杭城后,连同历代祖师遗像、家谱,以及各种经典一起秘藏。
潘清知翁钱已经下世,肉身未能觅得,只好在杭城拱宸桥漕粮事务所附近,觅地建立两座衣冠冢,岁时祭扫,略申心意。潘清受三房弟子的公请,由此开始正式统带全帮。
翁钱离世是个谜。民间传说,二人被师傅召回,是去商议“反清复明”大事,在上山的路途中被官兵截杀身亡。
当初,三徒遵陆逵指示,下山前往杭州揭皇榜,其实是另建一支“反清复明”队伍,与洪帮(洪门 )相呼应,这是初心,隐秘的初心。青洪两帮本就出自一家,目标一致,互为犄角。洪帮为显,青帮为隐;洪帮对清廷分庭抗礼,青帮为清廷护漕运粮;洪帮是横向之合,四海之内皆兄弟;青帮为纵向之联,掌控大运河这一清廷漕运兴衰命脉。时机成熟,二帮通力合心,高举义旗,驱除鞑虏,重整山河。十万漕运青帮弟子便是十万精兵强将,能卷起大运河的滔天巨浪,掀翻蛮夷朝廷。正是在外侵频繁,内斗激烈,雍正帝内外交困时,洪青二帮祖师认为机会已到,蠢蠢欲动。翁钱二人就是为此上山商议灭清这一惊天动地大事。
三人在杭城私下争议过灭清大事。潘清认为:揭了皇榜,朝廷给予高官厚禄,将天庾正供的重任交给青帮,就应该以维护国家稳定为要务。万一举事失败,大运河就是杀戮场,十万青门子弟将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无论道缘,还是佛缘,都是天命所定,不能违逆天意。大道之行,顺之者昌逆之则亡。当今天下,清廷还将主持天道,不是灭清之际。但翁钱二人毫不动摇地执行师傅旨意,虽九死其犹未悔。三义兄自此分道扬镳。
翁钱二人携带高徒共六人上五台山去了,从杭城出发搭乘漕船北行,直抵通州,在铜雀镇的“两狼山”遭遇埋伏被追杀。官兵的情报从何而来?潘清成为不可绕开的怀疑对象。
雍正十三年(1735)六月六日,潘清帮主在漕运途中的枫林渡(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口)不幸身亡,葬杭城武林门外。由杭州人王伊接班,被青帮称为王降祖,属“文”
字辈,统领漕船各帮。徒子徒孙越来越多,怕原来的二十四字不够用,又由王降祖续订二十四字:“万象皈依,
戒律传宝,化度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明乾坤”。
光绪二十六年(1900),清廷下令停止河运漕粮,昔日千船万旗大江飘的景象成为历史,后期的清帮弟子,均在陆上行走四方,称为旱码头入会。民国时期,大批青帮弟子进入上海,从事各种行业,涌现一段“黄金时代”。当时上海工人的百分之八十都属于秘密结社成员,而青帮所占比重最大。由于上海的特殊性,租界和革命党人经常需要借助青帮的力量。日本占领上海时期,戴笠也需要利用青帮做情报工作。因此青帮的势力也愈加强大,很多革命党和洪门会员也投入青帮。上海“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同盟会的陈其美、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的汪寿华皆是青帮人士。其中,黄金荣、张啸林均为通字辈,杜月笙则是无字辈。
现在清帮主要分布在台湾,并有合法社团“中华安亲会”的身份,宝岛不少军界、警界及演艺界人士属于清帮弟子。在美国部分城市,清帮也有一定影响。但都因为帮头甚少,有迟暮黄昏垂垂老矣之像。失去初心的清门弟子无所适从,难以昌盛。
现在杭城,青帮祖师的历史痕迹也早已荡然无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