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海就
朱海就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72
  • 关注人气:5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所在”与“无所在”:再引野夫的文字

(2010-11-14 22:55:14)
标签:

杂谈

不读野夫,白活了——题记

 

十年前买过一个法国的版权,花钱翻译了,最后却没出版。作者是谁也忘了,书名被那个在乌干达监工的工程师译为《无所在》,因为怪异,便记住了一些片段内容。

 

作者大意是说——人的存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有所在”,一种是“无所在”。所谓有所在,就是指在一些规定的房屋、区域和路线上的生存。而无所在,便是那些走出固定格局的状态。包含从私人领域翻越到公共空间,比如大地、道路,乃至车站码头,都是典型的“无所在”现场。

 

有所在给人提供安全感,暗示宿命;无所在则予人以无限想象和诱惑——作者认为,人类美好的经典的故事,多数发生在无所在的状态下。也因此,人类的常态是有所在,但个体的内心却往往暗怀渴望,时不时地憧憬着无所在的生活。无所在似乎没有保障,但却能遭遇无数个意外;这些意外所构成的惊奇体验,仿佛你在参与上帝这个魔术师衣袖中抖出的神秘。如果一个人每天从家里走向单位,再从菜场走回家里——这种日复一日的“有所在”,注定其生命安然而寡味。

 。。。。。。

《无所在》的作者大概这样说过——当你走出家门来到街道时,故事就要开始了。也许你会在街角无意撞上一个人,或者踩住一道裙边,一声道歉,你们彼此认识了、、、、、、剩下的就是无数经典电影的回放。

 

在古代,侠是需要游的,所以叫游侠子弟。即便没有学成什么武艺,那也要寻访江湖,非如此不足以磨练身手。在乐府诗歌中,这样的人群被情人怨妇们嗔骂为荡子;传到东土之后叫浪人。

 

书生诗人即便不为赶考,在史书上也是到处晃荡,到处找陌生人喝酒聊天。我少年时一直想不清楚,李白那样不务正业的盲流,其酒钱何处觅得?访道或者游仙,真的可以成为生命的永恒诱惑吗?

 

但是现实的大地中,确实不乏永远的漫游者。一个木偶的奇遇,几乎从童年开始唤起我们的向往——假设生命没有奇遇,没有镜花缘一般的梦境提供诱惑,那我们最后所交割的生命,该是怎样的坐尸睡肉啊。

 

在《廊桥遗梦》中,一个叫着金凯的男人,像骑着彗星来到那个乡村桥头,而那里刚好伫立着一个偶尔走出“有所在”的女人。这个一生都几乎安于有所在的人,被这个无所在的男人在早晨邂逅,之后便照亮了她的黄昏。她甚至试图翻越她那个“有所在”的栏杆,撞进他无所在的旅程。即便最终她收回了她的裙边,而那个无所在的男人依旧在孤独的萨克斯中被回忆和念想。

 

无所在不承诺现世安稳,却赋予了今生意义;使今生在最无聊的时代,看上去还能缀上一点超越凡尘的花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