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假的复苏

(2010-09-28 23:52:42)
标签:

杂谈

利用通胀,是政府在过去两年中应对危机采取的主要手段。这听上去像“以毒攻毒”,但其效果和治病却不同,在经济社会领域,这种“以毒攻毒”的做法,不是使毒消失,而是使毒加倍。

 

今年,中国GDP将会取得百分之十左右的增长,但这种增长,能说明什么?它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GDP的增长,主要归功于前几年大量发行的货币,以及由于货币大量发行所导致的物价飞涨,GDP的增长,体现的是物价的增长,而不是老百姓财富的增加,它是人为制造的复苏,给人走出危机的假象。

 

经济刺激政策,看上去很美好,不错,的确又修了不少路,造了不少桥,但是,钱从哪里来?是否要归还?怎么归还?这么多钱注入到经济体中,代价将是什么?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什么?这些问题政府是不会关心的,反正不是花自己口袋里的钱。多搞点项目,正是他们渴求的,因为这是扩大他们自己权力的有效手段。并且,政府官员重视的是政绩,在任期中,不惜代价把政绩搞上去,卸任后“哪怕洪水滔天”。

 

用于经济刺激的投资资金,无非几个来源:要么收税,要么借,要么发货币,所有这些手段,都是有代价的。税收减少了居民的收入;借钱要还,如不能归还,增加金融风险;发货币,就是通胀,直接干扰经济体系,导致物价上涨。除此之外,经济刺激还使政府变得更为庞大,使公务员人数更多,政府开支更大,这也就意味者纳税人负担的增加。

 

对付危机的最好办法是让危机延续,在危机中,物价下跌,经济结构恢复到健康的轨道,但是,由于政府的刺激政策,我们还没有享受到危机的正常延续带给我们的好处,却很快地陷入到了比危机残酷万倍的通胀中了。不是吗?现在哪样东西没有涨价?除了普通百姓的工资水平。大多数人现在的生活状况,也许还是2007年危机时更好。

 

经济刺激政策所产生的虚假复苏,绝不具有持续性。当政府决心对付刺激产生的通胀时,危机又来了。在1929年的那场危机中,由于罗斯福的新政,使危机一直延续到1943年才告一段落,而在之前1922年的那场危机中,政府干预少,危机在一年之后就结束了。经济刺激的手段,只会制造出新的危机,使危机变得更为漫长,使真正的复苏在更久之后才可能到来。

 

这样看来,用“通胀”对付“危机”,不是“以毒攻毒”,而更像“饮鸩止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