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乡扫墓记

(2009-04-05 19:53:27)
标签:

杂谈

清明节我回青田老家扫墓,我们家乡话叫“拜坟”,祭祀祖父祖母,在我记忆中,是我读大学(1990)年以来的第一次。4月3日从杭州坐了7个小时的火车到青田已经是夜里7点了。次日一早,就由县城出发,做车去老家,一个叫吴村的地方,那是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祖父祖母在那里生活了一辈子,我在五岁前也基本是在那里度过的,祖父祖母的墓地就在村庄附近。车是由小叔驾驶的,一辆现代途胜,不敢开小车是因为去的路有一段还没有铺水泥,是泥巴路面,下过雨以后车容易陷到泥塘中,所以必须找一辆底盘高的车。一起去的还有妈妈,弟弟,大叔等,父亲本来也要去的,但一辆车坐不下所以没去,他说我们可以代表他。母亲准备了香烛、纸钱等物,放在车的后备箱里。老家吴村的公路是这几年才通的,以前外出全部靠两条腿在羊肠小道上走,父亲以前在县城读书,回一趟家要走整整一天,现在通了公路,交通改善后方便多了。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前进,从车窗往外看,到处是杜鹃花,还有云海。回乡扫墓记

                    (图中白色即为杜鹃花,远处为雾)

车行了约一个半小时,到老家了,三叔已经在家里等候,稍事休息,我们就朝祖父祖母的墓地进发了,祖父祖母的墓是由花岗岩条石筑成的,外形象扶手椅,等端一般有个“寿”或“福”字,这也是浙江温州这边特有的一种墓地建筑风格。由于刚好有一年没有清扫,墓地各处都长出了草,我们先燃放鞭炮,然后就开始清扫墓地,我和弟弟以及三个叔叔,每人手拿一把镰刀除草,母亲在墓道前面点上香烛,烧纸钱,墓地清扫干净后,再在墓地各处放置纸钱,上面用小石块压住,以防被分吹走。最后再放鞭炮。

祭拜完祖父祖母的墓地后,我们又去祭拜了两个先祖的墓地,一个是六代之前太公的墓地,还有一个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他们的墓地面积都较小,几块石头垒的小土堆,也没有任何碑文,也可见以前生产力水平低。我这两位先祖的墓地已经淹没在漫山遍野的灌木和森林中了,只是因为我们把墓地上面的灌木和杂草清楚了,才显出一个墓地的形状。

中午在三叔家吃饭,有田鱼,苦菜汤,毛竹笋等山珍,当然还有三婶做的清明团子。现在正是竹笋冒出地面的季节,村庄的四周都是毛竹林,在这里挖笋真是太方便了。山里的村民都很好客,他们看我们回到家乡,都过来看望我们,当然我也很高兴见到他们。这个小山村,如今只有几户人家的几位老人住在那里,显得冷清,而我小时候在这里经历的热闹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饭后,特地去一个我们取名按发音叫“白大广”的山坡,我两三岁时父亲在文革不教书,或暑假的时间,这里“拓荒”,硬是从山坡上开垦出很多土地,种上土豆,以解决粮食不足的问题,我母亲说我小时候主要就是吃土豆,那时父亲一个月工资只够买一百斤稻谷,根本不够全家人吃,只有节日,才吃米饭。后来他到镇里教书,还有边教书边种地的习惯。如今在父亲当年开垦的土地上,已经长满了大大小小的树和野生的灌木,成了森林了。

回乡扫墓记

回家的路上,看望了三个舅公。小舅公住在土丰村,其他两个舅公住在阜山乡。他们送给我们一大袋红米和毛竹笋,还有田鱼。

回乡扫墓记

回乡扫墓记

我们这次回老家扫墓,一路上鸟语花香,感受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呼吸了大自然最纯净的空气。

今天从青田回杭州前,母亲和以前我每次离家时一样,准备很多吃的东西,清明果就有两大袋,还有田鱼干,芋艿饺子,豌豆等等。

 回乡扫墓记

                      (一株有很多花的杜鹃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