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一、丹麦与中国的巨大差距
1.收入与福利水平
市场经济给中国缩小东西方差距提供了机会。据一个名叫约翰.金的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在1820年,丹麦的人均产值是1200美圆,中国是500多美圆,也就是说丹麦是中国的两倍,而二千年,丹麦是二万多美圆,中国是一千多美圆,差距扩大到二十倍,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过去的两百年是中国与西方差距迅速扩大的两百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艰难的时期,如被西方入侵、被日本人入侵,不断地遭受打击,落后挨打。丹麦的三个例子:流浪的猫狗和人都有地方住,小孩有地方申述,老人有暴政,小孩生下来有1200多克郎一个月,小孩四个月可以进托儿所,中国三岁,这是重要的福利,大大减轻家长的负担,到十八岁,大学生不仅不交学费,每月给6000人民币,给5年,博士15000元一个月,不存钱,一切都有保障,社会福利情况,这是和一个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不是在吃穿方面,在福利,在环境上,我可以说丹麦普通人的生活比中国最有钱的人生活得要好,我在丹麦呆得越久,就越有体会,就越有震撼,震撼的是中国为什么这么穷?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人家为什么这么富?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相信在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无法实现这样的水准,因为虽然人均GDP丹麦是中国的二十倍左右,但把环境、气候、公共设施等计算进去,算生活质量,丹麦人是中国人生活质量的一百倍以上,我是不夸张的。当然中国也有比丹麦强的地方,中国的好处是精彩,丰富,我的房东去北京留学,给我写信说,北京非常exciting,的确中国处于变化中,每天都有新鲜的事件发生,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正面还是负面的,总有兴奋点产生,丹麦非常boring,象一塘死水。
丹麦吃的东西并不很丰富,至少在一个中国人看来是如此,但是牛奶很便宜,质量好,种类也很多,1.5升的牛奶只要7克郎,这相对他们的收入水平来说是很便宜的了,他们一个月的最低收入可以买2000瓶这样的牛奶,在丹麦虽然我比他们最低收入的水平还要低一半还多,但我也是每天喝牛奶。在中国,我觉得普通百姓喝不起牛奶,更不用说低收入的人。牛奶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丹麦的老年人没有骨质增生等骨骼类毛病,原因是牛奶从小就喝得多。
2.公共产品体现丹麦的生活质量
但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志,不是衣食,而是舒适、安全与悠闲的程度。丹麦人的衣食和五十年前没有多大的改变,而他们的舒适程度提高了很多,在哥本哈根做公交车和地铁是一种享受,因为交通不堵,车内部也不拥挤,一般都有位置,地铁是无人驾驶的,速度很快,出门很方便,地铁一般是每两分钟一班,市内的火车和公交车是每五分钟一班,非常准点。我补充说明,在丹麦火车、公交车和地铁上都留有给婴儿车和自行车的专用位置,地铁站和火车站有升降电梯,因为他们考虑到人们有时候需要携带婴儿车和自行车去一个较远的地方,而且上下没有电梯是不方便的。这是交通体现生活质量的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是丹麦的空气、沙滩好,只有是晴天,天空总是蓝色的,因为能见度很高,灰尘很少,在杭州几天下来,房间里就是厚厚的灰尘,而在哥本哈根,几个月都不会有灰尘,哥本哈根的四周都是沙滩,离市中心开车只要半小时,我曾经躺在沙滩上看着天空和碧蓝色海里的天鹅和进出于波罗地海的轮船,我那时候真觉得是一种享受,中国人要到海南,要花很多钱的享受,在丹麦只要花半小时就可以获得,而且是免费的。杭州在中国是好的居住城市,但是和哥本哈根比,后者生活质量上高得多,更休闲。
所以我有时候认为,中国最富有的老板,他们的生活质量不如丹麦的普通老百姓。中国有钱人无非房子住大点,但只要一跨出门,生活质量就下降,就不如丹麦的普通人了,因为中国城市交通拥挤、空气质量差等等,宝马也要堵,不如方便的公共交通舒服。
中国人目前在吃的方面和穿的方面有提高,但环境恶化了,交通更拥挤了,走的是与发达国家相反的道路,当然总是要先解决衣食问题,再考虑舒适。人们的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生活质量更多的是体现在户外的方面,如我刚才说的交通、环境、安全、和谐等方面,户内的我们现在还不如人家,他们一般家庭都有别墅,他们叫summer house,就是夏天去住一段时间的房子,在郊区。户外的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就更大了。
补充说一下,我们的贫穷有是历史原因的,老毛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说,我们一穷二白,是有道理的,是过去几百年的贫穷造成的,宋朝以后,中国的发展已经落后于西方。我们只能和印度、巴西比较财富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