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 #东营国际马拉松# 笔记 名次1200/1800 第三次完赛
 (2015-04-29 16:39:51)
	
			
					(2015-04-29 16:39:51)		| 标签: 马拉松东营北京大学黄河航空摄影 | 分类: 汽车与运动 | 
2015年4月26日,在山东黄河口的东营跑下第三个马拉松。一是前期体能和跑量准备不够,二是出现湛蓝晴空和31度高温,虽然顺利完赛却没有更好的成绩,在1800名完赛者里,位列1200名。跑得慢了,观感和想法多了,谨记。路过山东北部,临近德州及以前的恩县,也算接近 了却一个对北大和燕京大学的心愿。
1 体能。每个人的天赋和能力有差别。跑马拉松或100公里越野,铁人三项,除了竞技体育目标之外,更深刻的是自我体验和自我实现,至于3小时,4小时,只要是合理配置自身体能,避免运动伤害,绝大多数健康人都能完成半程马拉松以致全程。但肯定会出现高估体能贸然提速或低估能力而退缩不敢的情况。一是凭经验,二是靠意志,大脑指挥躯体,心肺支持双腿。把跑步,游泳,当做实现天赋能力的经历。不亲身试试,怎知上帝没给你赋予才能。
2 环境。外在的气温、风力、湿度,光照、道路坡度,或直或弯,沿途供水、观众气氛等等,都会在体能基础上影响着实际发挥。就无锡和东营相比,前者阴雨15度,后者灿烂31度,风力四五级,顶风不可减速,顺风不可加速,再去冲击更好成绩似乎不可。以道路平视的角度,无锡太湖边更赏心悦目,跑着清爽。但是在事后回看CCTV5的直升机俯瞰直播之后,才发现东营园林般的城市美景,高大喷泉的彩虹效果,三万人跑步队伍的斑斓壮观。当时如果有城市LED显示,也会激励跑者坚持。
3 创意。东营是好客的,沿途数十个群众拉拉队,敲锣打鼓,或者学生集体喊口号。在高温烈日下,向运动员高喊“加油”,是speed up,come on,或者add oil,cheer。其实跑到这样的气氛中,心里期望的是降温,喷水,摄影、保持配速而不是加速跑。但中文似乎没这样激励的意思。日语发音的「顽张れ」(がんばれ)倒有这样的鼓励,“顽强,坚持,一级棒”。无锡呢,路边有诗情画意,佳人丽影,桃花彩伞,静静的让你赏心悦目。两厢比较,无锡更好。
4 人为。2014年及以往的东营跑,在更热的5月初,热浪晕倒了几百人。现在提前到4月最后一周,若再提前一周会更凉爽呢,时间似乎不是原则问题,但气温是原则性因素。东营和杨凌,及以后夏季举办的马拉松,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5 照相、摄影及航空摄影转播。除了很孤僻的自我封闭人物,多数跑者还是希望留下身影或者电视画面上出现,但东营沿途,摄影点显著的低于北京和无锡,喊叫加油的人多,点对点的拍摄很少。给跑者心里少了些激励。赛后也少了回忆。自己在cctv5回放时看到跑出400米的镜头有影,事后欣慰。
6 节奏。跑步的理想境界,是心跳、呼吸、步距、步频的协调一致,最好是意念和音乐的配合。我选择的理想时代的进行曲,比如军歌,五星红旗,十送红军等旋律,大约能对上5分或5分30的配速,跑着顺利协调。但沿途播放或跑者自己带着播放的各种节奏,以及东营的敲锣打鼓,还有为降温而增设的饮料医疗和水分供给站,都微调着习惯的节奏。
7 坚持还是放弃。各次马拉松都有完赛率统计,东营以报名3000多完赛1800的大约统计,近一半未完成。即使是完赛者,听着身边的话语,多数也是减速求稳。此前征询跑友意见,传说中,就没听说在东营平坦跑道环境中出现个人最佳成绩(PB)的,原因主要在于气温了。不冒险。以26日的天气来看,如果没有平时高强度的训练,顶着高温冒险加速,减少饮水变频减速的次数,也许最后体力不支而掉速更多。
8 回来之后看到陕西杨凌马拉松的记录,全面为运动员着想,以消防车喷水降温,配送五吨冰块在终点降温,在终点全额配备葡萄糖,奖牌是美观可用充电宝,等等,事在人为,用心可鉴。
9 饮食。为了延续2008年从甘肃陇南向山东东营的联络,在25日晚餐饮多酒了,肯定是个减分因素,具体怎么影响到心肺体能,待以后借鉴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