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国际研讨 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天津

标签:
历史地理天津北京城市意象数字化校园 |
分类: 个人经历 |
多年在其他领域行动之后,返回历史地理圈子看看,关注以往的同行的工作,寻找有可能发展兴趣和与GIS相结合的学术点。看过会议论文摘要及与同行交流,先记录下若干作者、单位和论文主题,以后逐渐消化理解,逐步实现其历史信息GIS可视化的处理,不作为任何介绍和评价用。
1.
2.
3.
4.刘瑞,社科院考古所,西京筹备委员会的测绘工作,介绍1932年的1:10000比例尺西安市区测绘,相关地物应该能实现时代对照同名地物点对应匹配,实现古旧地图的第二次生命,second life of past map。相关的还有 杨雨蕾,浙江大学,坤舆万国全图朝鲜彩色摹绘本及相关问题,有可能扩展更多的地图及地形图数字化处理
5.张伟然,复旦大学,当前北美地区关于中国宗教地理研究的进展,介绍鲍曙明、包弼德
6.满志敏、王一帆,复旦大学,清末地理知识大发现的地方与中央互动关系,介绍清会典舆图编制和舆图局的发展。湖南邹氏家族的肇兴。
7.
9.
10.
11.
12.陈刚,南京大学,日绘南京景胜鸟瞰图与近代南京都市景观,运用GIS及古旧地图数字化处理,实现空间认知可视化
13.侯甬坚,陕西师大,重读陕西:本区人文地理重要特征,如果结合遥感、地形和三维地理信息实现可视化,肯定能读出更多的信息并展示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14. 曹志敏,南开大学,明清时期以水攻沙方略下的黄河泥沙治理措施,回顾潘季驯,靳辅等治河工法,连带黄淮运河及沂沭泗河的水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