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2 国际研讨 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天津

(2012-09-26 15:30:24)
标签:

历史地理

天津

北京

城市意象

数字化

校园

分类: 个人经历

多年在其他领域行动之后,返回历史地理圈子看看,关注以往的同行的工作,寻找有可能发展兴趣和与GIS相结合的学术点。看过会议论文摘要及与同行交流,先记录下若干作者、单位和论文主题,以后逐渐消化理解,逐步实现其历史信息GIS可视化的处理,不作为任何介绍和评价用。

1. 马强,西南大学,陆游川陕诗的历史地理学意义,陆游行走秦巴山地、凤州嘉陵江源及秦蜀交通线,文学中的地名有虚实之分,未必躬身亲履。

2. 丁超,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地理学人文性的形成,分析历史地理学被视为人文地理学分支的缘由,区别于自然地理学及地层学的特点。

3. 周文业,首都师大,以GIS构建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用平台及应用,与武汉大学合作宋代文学史地图探索

4.刘瑞,社科院考古所,西京筹备委员会的测绘工作,介绍1932年的1:10000比例尺西安市区测绘,相关地物应该能实现时代对照同名地物点对应匹配,实现古旧地图的第二次生命,second life of past map。相关的还有 杨雨蕾,浙江大学,坤舆万国全图朝鲜彩色摹绘本及相关问题,有可能扩展更多的地图及地形图数字化处理

5.张伟然,复旦大学,当前北美地区关于中国宗教地理研究的进展,介绍鲍曙明、包弼德

6.满志敏、王一帆,复旦大学,清末地理知识大发现的地方与中央互动关系,介绍清会典舆图编制和舆图局的发展。湖南邹氏家族的肇兴。

7. 张晓虹、孙涛、徐建平,复旦大学,天主教的传播与张家口地区长城沿线环境的演变,晚清以来法国、比利时天主教圣母圣心会在张家口一带传播过程与人类活动关系。以往个人曾关注过沂蒙山区近代种植林业的引进与德国传教,西北地区的科学发现与西方传教士的关系。

2012 <wbr>国际研讨 <wbr>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天津
    8. 史党社,兵马俑博物馆,重新认识秦昭王长城,地物的位置及时代变化

9. 傅林祥,复旦大学,清代州县冲繁疲难官缺制度探析,把县域分等分色表达

10. 马剑,西南大学,唐宋时期四川地区城址转移研究,联想到地震后北川,武都等地的迁址动议,一定是地质灾害与地形条件的关联,山大沟深,不宜人居。

11. 丁雁南,合肥工业大学,北平的意象:历史地理学的解读,充分利用文学描述,档案,社会调查等近代资料

12.陈刚,南京大学,日绘南京景胜鸟瞰图与近代南京都市景观,运用GIS及古旧地图数字化处理,实现空间认知可视化

13.侯甬坚,陕西师大,重读陕西:本区人文地理重要特征,如果结合遥感、地形和三维地理信息实现可视化,肯定能读出更多的信息并展示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14. 曹志敏,南开大学,明清时期以水攻沙方略下的黄河泥沙治理措施,回顾潘季驯,靳辅等治河工法,连带黄淮运河及沂沭泗河的水系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