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方话与社会圈子:大院文化
标签:
北京话北京人方言local阴阳平仄老舍北京文学社会交往文化 |
分类: 读书与评论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话语有一分情。居住在京西郊大院圈子,一直没认同老城圈里的“老北京”,也是因为说不出地方话。经常翻翻1961年金受申编《北京话词汇》,学到很多文词知识,却念不准用不会那些生动的词汇。比如别价(bie2jie),编派(bianpai),不招人待见(jian)、出息、打岔、敢情、寒碜、机伶都还算好懂,谁会用“大海架不住瓢儿舀(wai3)”、“风大,留神闪(shan3)了舌头”、“横针不知道竖线”,除了老舍等北京作家,谁会在口语之外写出来呢。再有,老北京话的说者,一是老城满清后代,一是社会下层平民或贫民,文字中“捆着发麻呆着发木”,“骆驼上车就是这么一个乐儿子”,“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磕碜,去了咳嗽添了喘,臊眉耷眼,找不自在,没吃过“直溜liu”黄瓜。说起来阴阳平仄,音节入耳,反映出贫困,平和又有乐趣的生活。不过有些遗憾,在我身边直接认识的说着地道北京土话的人,屈指可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