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蜀之间 氐羌民族 西戎鬼方 仇池宕昌

标签:
鬼方沿革西羌氐族宕昌仇池西和文县藏族吐蕃曹魏文化 |
分类: 行走国内国际 |
从陕西凤县大散关的路边,总看到古羌文化的宣传。但在武都文县宕昌,又直接看到白马氐族、藏族的村落,看到汉朝及南北朝时代羌族宕昌、氐族仇池的遗址。回想“三国”时代剽悍善战的西凉兵、羌兵,南北朝时代的氐族王朝,氐羌民族应该是分布在天水、武都及四川广元、北川,深山僻壤,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核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看到宕昌汇入白水江名为岷江的河流,在汉代还称为“羌水”。看看民族史、移民史的经典文献,把氐羌民族的分布和迁徙大致梳理个脉络。
夏商周时代,氐、羌与华、夏族大约是华北西北地区的同样古老的民族,《山海经》及早期文献称氐羌之地为“鬼方”,以鸾鸟为图腾,有文献说在“陇蜀之间”(凉州益州之间),民风异于华夏。这是一种说法,看《中国历史地图集》把“鬼方”标注到长城以北的坝上去了。有时间进一步核对一下。早期的秦部落即在礼县大堡子山一代,称西犬丘。西汉时代即设武都郡,羌道,是氐羌分布区。东汉末期,参与征战在西凉、曹魏、蜀汉之间。曹操因氐族不附,累攻武都,徙武都氐人五万落于扶风﹑天水等地,以后迁氐羌至关中、陕北及关东,交错杂处。在甘肃西和一带还有氐族政权仇池国(部落),由汉到隋数百年。临近的宕昌有羌族部落政权,人口二万金落(大约10万人)。至唐代,宕昌、文县﹑武都一带羌族、氐族地区为吐蕃据有,当地民族与吐蕃相融合。在宕昌时代广场的雕塑柱上,还有纪念和介绍羌文化的内容。只是个人才疏学浅,在宕昌、文县、武都能泛泛的看到氐、羌、藏的各自特点,却没探究出更多的民族文化内容。
后一篇:地理国情监测 与测绘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