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
(2009-06-02 10:21:14)
标签:
曾国藩家书唐浩明古籍曾纪泽曾纪鸿曾广钧两江总督湖南长沙文化 |
分类: 读书与评论 |
在网络媒体及电话通讯十分普及的时代,要不是特别有意义或者非手书保留不可的事情,估计很少会再用家书了。记得己丑年节和亲朋打电话打短信,确实还有问我在甘肃的地址,说一定要书写贺年卡寄到地方上去能让我保存着,短信文书看得见却留不住拿不着,显得很不够意思。
以往看过《傅雷家书》、《两地书》之类书信,1980-90年代,也看到很多钢笔写的书信,但是每当看到毛笔小楷或行书写就的短信长札,宣纸水印,就觉得文化不只是在文字内容上,而是书法、纸墨以及心血的凝聚。作为曾家长子长孙,曾国藩(1811-1872)的书信,上行禀祖父母、父母及叔辈,平行致夫人欧阳夫人(1816-1874)及兄弟,下行谕孩子曾纪泽、纪鸿(妻郭筠郭诵芬)及侄儿,洋洋洒洒数千份书简,留给后世一摞心路历程,如玉如宝。
对于祖父曾玉屏,乡间农民培养出朝廷翰林,从四品衔,给后代立下“刚毅”的为人风格,严格的治家法则。但父辈曾麟书却是个平庸懦弱的性格,曾母反是位刚烈好强的女子。曾公之下,纪泽纪鸿雄才大略,孙辈曾广钧成了风流才子无所作为,曾孙女曾宝荪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外大学学位、回长沙创办女校的有作为者。如果历史从政治、经济、军事这类大事中转移出些许的精力投入社会史、在人物史扩展到家族史,那会是多么别具特色,生动有趣。虎父犬子,将门龙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于曾氏与夫人的书信,据唐先生研究,仅有来往两份。来自家里的书“妾欧阳氏敬上夫子大人福座:接手示,敬悉一切,大人身体平安为慰。......即此顺候近好,并叩新春。”曾夫子的信言“接纪泽儿各禀,知全眷平安抵家,夫人体气康健,至以为慰......此问近好。”传统文化中,是相敬如宾还是夫为妻纲、尊卑有序呢。
以曾氏的坚卓之志,雄直之气,宏通之识,发为文章,又居高位,会有怎样的遗憾呢。自己说: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就是对诗书、文字乃至学问上做点功夫,那才是一世功名,带兵打仗实在算不得这位翰林的业绩。在家书中一再出现“尔曹唯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常守耕读之家的本色,又走出湘乡,成为国家中兴的栋梁。谨记一语“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举止端庄,言不旺发,则入德之基。”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原书246页。当时的纪鸿才九岁哎。习劳习苦,不染官家习气,这要等纪鸿多大年纪才能理解时年三十八的曾氏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