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防走向防灾减灾与应急处置: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9-03-17 23:55:13)
标签:
灾难应急处置地下空间开放空间预警减灾防空洞公共安全房产 |
分类: 组织 |
近日接触省人民防空办公室(http://www.gansu.gov.cn/OrgDetail.asp?ID=46)。谈话间说起我在1960年代后期的北京开挖防空洞以及西单到苹果园地铁的工地玩耍,说起我在1980-1982年间的101中学时代,一位同学的父亲从事的人民防空工作。印象深刻。因为近年多次接触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指挥系统的研制,以及从1989-1999减灾十年与民政部门、地震系统、水利部门及《中国减灾报》交流应对灾难,防灾减灾工作,加在住家远洋山水临近的国际雕塑公园出现“市民避难疏散场所”的显著标识,对社会应急处置、预警减灾的思路还是了解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地震、洪水、危险品爆炸、泄漏、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及疾病、动乱等公共事件,规避和应对灾难也是社会运行成本的一部分。面对战争和灾难,政府要尽最大努力避免灾难发生、减轻灾难损失,并且结合城乡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和开阔空间,保护社会公共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好像还可以联系上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来认识。思路是清楚的,道路是曲折的,问题在于医疗、公安、减灾委、防洪抗旱、地震、林业、消防、交通等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应急处置预案,经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实践,在城镇乡村综合实行防灾应急处置也有一定的经验;真正运行起来,就面对上看得见,说不清,解决不到位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