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秦文化源头,探寻礼县脉络:大堡子山与西垂陵园
(2009-02-18 19:50:50)
标签:
礼县秦文化秦始皇考古大堡子山西垂陵园申报遗产文物博物馆文化 |
分类: 组织 |
早晨冒着山区的细雨和寒风,登上礼县大堡子山,与县长和文物局长一起亲临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领略其不亚于秦始皇陵的考古学意义。在这里,揭开了尘封几千年的历史悬疑,展现大秦帝国的早期渊源,引起了世界考古界的关注。
礼县西汉水流域,早期秦人繁衍生息,为周孝王养马有功,被收为附庸,赐姓嬴,征伐反叛周室西戎获胜,被赐为西垂大夫;因护送周平王东迁而受宠,得以封侯。东迁今陕西宝鸡境内,居于关中,并问鼎中原。秦人足迹留在陕西已探明的雍城陵园、芷阳陵园和始皇陵园。1994年以来,发掘工作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联合进行。遗址中包括建筑基址、祭祀坑、车马坑等,出土了钮钟、石磬、铜虎等大量国宝级的文物。最引人瞩目是一套秦早期的青铜编钟,在地震前的5月11日还在调音演奏。离祭祀坑1000多米的地方还有一座大型的建筑基址,也许是宫殿遗址或大型建筑,出土的土夯城墙和17根大型的柱杵基,每个的直径都接近一米。从我去过的雅典卫城遗址、古罗马遗址对应的推断,以此为基础的立柱和建筑规模应很壮观。
大堡子山文物发掘,从考古学意义上讲,是填补了对西周到秦早期认识的一段空白。对地方文化发展来说,是丰厚的历史资源和发展机遇。从1987年开始,由于不法文物贩子的介入,当地盗掘活动猖獗,规模很大,文物甚至流失海外。现有的博物馆保管条件有限。为更好的保存展示考古发现的300多件惊世文物,礼县正在建设甘肃秦文明博物馆,也期待着来自国家和省上文物、建设、旅游、教育部门的有力支持。
从天水徐家店去礼县,有着宽阔肥沃的河谷平原“盐关川”,在盐关镇盛产井盐。在唐代就有流落的杜甫作诗《盐井》,描写当时煮盐和贸易,史上商贾云集、骡马集市。三国时代,诸葛亮北出祁山,在这里设置大本营。秦皇故里,人杰地灵。目前礼县还是国家质检总局对口扶贫县,还有待于交通和加工制造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