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地方政府,现实运作及制度研究
(2008-08-17 11:55:36)
标签:
身边的奥运地方政府领导生活陇南武都文化 |
分类: 读书与评论 |
自王跃文的《国画》和张平的《国家干部》之后,小说和纪实文学逐步树立起地方政府权力运作和人事关系的社会印象,或多或少地让圈外人觉得这就是社会现实,或者还比如现实精彩。这次挂职甘肃陇南地方,除了身处当地,深入基层市区县镇乡村现实之外,还要从政治制度和人物、文学等角度了解“地方政府”“地方行政”的概念和实际。在北京观看奥运比赛之余,收集了以下几本书籍翻阅:
1、周平主编,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李玉刚,在北大学管理:光华管理学院亲历记,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3、李春平,领导生活,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4、张平,机关干部,四海出版社,2006(似乎是盗版书,不过对县委县府的写实文学,开卷有益)
结合以往的经历,对地方政府的结构、权力、职能、管理、财政、能力梳理出新的认识,对于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进一步明确,从现实、科学和文学角度去认识政府系统内部权力运作可能出现不同的认识,但也有基本认同的观点。比如,我国行政法律规则偏于表面和概念,属于一般化原则性规定,现实的权力运作主要依靠内部规则、地方规则乃至不可言传身教的潜规则,显得随意、隐秘和模糊。又如各级之间决策个人化,熟人好办事。地方向上级到国家争取项目、经费和政策,一方面通过制度化的渠道上报,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公关到位,还引起地方干部是对上汇报跑项目还是对下深入基层做实事的行为矛盾。再如上级对下级有强有力的行政和人事权控制为主,而经济和立法权控制为辅,地方政府为一届政绩、短期行为而不合理发展的现象难以避免。然后是经济权力、社会权力逐渐从政府权力中分离出来,形成一定范围的自主权,与地方政府若即若离地互动,导致着复杂的地方经济和行政关系。政府的运作一靠制度二靠人,制度也是通过一定程序指定出来的。而地方干部基本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村乡镇县市的层次提拔,一是上级或平级党政机关平调或空降,也包括挂职。两个渠道的干部如何在一个目标上实现科学发展观呢,从文学情节上倒是可以在书记与市长(县长)之间展开,在制度上却是需要尽可能精确的界定职责。在基层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普遍看到推卸职责或争功诿过,做好了上级指导有功,做错了基层干部有过,在岗位责任不明的情况下,大量棘手难办的事情都会积累到一把手面前,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县乡村基层干部面临着“三农”、水利设施,交通建设,物产开发、教育文化,计划生育等繁杂的行政事务,在以有限的人力财力支撑着无限的责任。比如地处贫困地区的陇南,还面临着汶川地震的灾难,同时肩负着生存,发展和摆脱贫困的各项艰巨任务。工作压力和难度之大,待遇之低,财力之薄,远远不是千里之外的高层机关可以想象的。在西部地区,多数的人生规划还是进政府做事而不是去企业服务业或者农林水地矿等事业,不能说是保守或传统,而是现实生产力和自然资源条件所限的。引用《领导生活》里的话:领导是大树,在给民众遮风挡雨,带来阴凉,同时,占有和享用树下人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