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诗话:不偏激都不行》22—23

2022-04-07 16:01:05
标签: 诗歌 评论 文化 文学

22. 诗人谈创作说大话的例子之一

作者 向明

外国诗人说的话,经过翻译也许有些误差,但大体意思不会错。世界各国的诗人都一样,不少诗人谈到创作,喜欢说大话、说玄话,包括夸大事实或拐着弯说。

美国当代诗人杰克吉柏特在《谈1965年美国诗坛》一文中说:“最好的诗人永不会是‘好好先生’,永远不会是温驯的猫狗。他们威吓到我们生活上的形态和自以为是,把我们扩展到未来,而不是缓和我们安于现状。”这话简单说,就是——最好的诗人,是有个性的,并具备一些预见性。再比如,美国当代诗人·斯温逊说:诗人在临创作之前的情况必需是空虚,孤独,而且是近乎惯性的安静。它是一种警觉的被动状态,前后一片空白,而他自己存在于现在时刻的中央,只期望鲜明印象活现在他眼前,(也许突然,也许徐缓)。同时,先前从动态生活中贮积下来的感觉与印象也跟着燃烧起来。

以我的经验,诗歌创作的状态没有那么玄乎。一两句有灵感的诗句,往往是在上班或散步的路上,忽然冒出来。你记下了,得空,把它完善成一首短诗罢了。

 

23. 诗歌主题唯有爱与死

作者 向明

个人以为,诗歌的真正主题或永恒主题,只有爱与死。其他的副题,都是围绕着爱与死衍生出来的。诚如美国当代诗人·斯温逊所说:我们是什么?并且是谁?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将变成什么?人和宇宙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苦恼每一个诗人的心。这些问题可以说曾经创造了第一个诗人,并且也是诗艺的第一来源。

许有人会问,歌颂的诗,算不算诗的主题,当然算。像《诗经》的“颂”,是祭祀与颂圣的篇章,歌颂祖先功业当然是出自爱;颂圣的诗几乎都为贵族文人所作,他们跟“圣上”是亲属或亲戚,能不爱“圣上”吗?且先秦时期古人的思维,君是君,臣是臣,不像我们今天那么复杂。秦末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本来就是一句造反的口号。至于阿谀奉承的颂诗,有着明显的功利考虑,一是不真诚,二是有私心,但不能说它们没有爱。毕竟,爱名爱利也是发自人类内心的爱,其强烈程度,也是可以想象到的。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