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蒙台梭利读后感

(2017-12-25 13:37:42)
标签:

育儿

太佩服她了,极具洞见和爱心的女士,我认为她的理论秒杀现在很多的教育实践。在培养儿童学术水平方面,蒙台梭利已经被严谨的实验证明确实比普通教育胜过一筹。我没有条理的整理一下看后所得。

1,爱,尊重孩子的选择,帮助培养能使孩子专心致志的兴趣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三大法宝。其中让孩子找到兴趣点并能心无旁骛的工作几乎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也是她的理论重点,
2,孩子是敏感的,大人的各种情绪比如冷漠,凶,慌张,过分热情都会打乱孩子自身的发展,并可能给孩子强加不属于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质比如怯懦恐惧。另外,孩子的敏感也体现在敏感的自尊心上。所以无关道德或安全的错误,家长尽可能视而不见。做到不批评不吹捧。
3,想象力应该基于事实。盲目吹捧没有事实基础的想象力和鼓励没有个性的顺从听话一样都是世俗的偏见和盲点。
4,蒙台梭利的教育有三个外在因素:适合儿童生活的环境,沉静而又观察敏锐的教师,能够激起儿童工作兴趣的教具。教具的作用在于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因为智力的特征在于区别和分类,比如抽象的渐变因素,比如颜色,大小等。蒙台梭利认为智力的基础在于学会把事物特征分类。另外,教具也能让儿童集中注意力于学习的痛点上,比如框在框子里的扣纽扣教具,和砂纸字母以便孩子用手摩挲学习如何写字的教具等
5.自由和纪律相辅相成。重点是帮助儿童找到兴趣点。在没找到能使儿童全神贯注的兴趣点前,儿童是任性,多变,无序,容易受他人和外在因素影响的。这种儿童会兴奋的从一个玩具快速转移到另外一个玩具,而和世俗的见解相反,这中表现不是高智商儿童应有的正常状态。
6.选择或意志需要平常锻炼。拒绝名人传记。社会交往也需要锻炼,光教不练行不通。
7.蒙台梭利提到有一个很普遍的教育误区是认为儿童擅长模仿,所以家长要做完美的榜样。这完全是不必要的负担。首先,儿童的心理动力必须来自于自身完善的不断练习的天然心理动机才有可能持久,而家长的作用是提供环境,不要形成障碍。榜样最多只是个敲门砖,只是外在的力量,而外在的力量是不持久的。其次,不完美才是真实也是不可避免的,比起如何让自己达到表面的完美,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不完美或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更值得让孩子学习。而正确对待错误的方式就是对自己的错误感兴趣。错误应该成为交流的媒介,拉近父母孩子的距离,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人人都会犯错,而且应该和孩子分享自己的错误。
8.和身体一样,智力需要保养净化,不能强迫儿童进行智力活动。天才的能力在于智力对现实有所期待。也就是能够分辨出别人熟视无睹的现实并做简单推理。
9.儿童的性格缺陷有两种,一是毁灭型,二是怯懦安静型。原因在于父母忽视子女,得不到充实大脑的机会。第二个原因是缺少创造性活动,家务包办。还有一个原因是曾经被粗暴或冷淡对待过。“孩子需要生活在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环境里;母亲不必什么都帮孩子做,有些帮助不仅不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只要孩子开始做某件事情,就不要打断他们;过分关爱,过分眼里都不会给处于精神饥饿中的孩子带来任何帮助。这就好比对待一个挨饥受冻的人,我们骂他是个傻瓜,或者把他痛打一顿,或者进行一番说教,要求他的心情变好起来,这些做法都于事无补,因为饥饿的人只需要食物,其他任何东西都没用。对待儿童的心理缺陷也是一样,成人对他们严厉还是和蔼都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这不是问题之所在。”“假如儿童能够决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以此来完善自己的个性,那么一切都会正常,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即使他们曾经有什么问题,现在也会消失。”
10.家庭教育的几项原则:第一,应该相信孩子拥有善良的本质,然后满怀爱心地去发现孩子善良的本质。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对孩子做出正确的评价。第二,必须尽可能地支持孩子的活动意愿,培养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第三,必须时刻警觉和孩子的相处之道。应该理解孩子不愉快的感觉,给与安慰,但也不要渲染他们遇到的不快。不需要对孩子的情绪谈论太多。第四,不必充当完美的人。审视自己的缺点,虚心接受孩子公正的批评。
11.教师的三个阶段:第一,环境管理者:干净整洁,教师本身神态平和,形象良好有风度。第二,引诱孩子专心工作,打扰别人的孩子应该被引诱到别处。第三,只要儿童集中注意力做自己的事情,就应该把他们看做不存在一样。只能用眼角的余光观察他们在做什么。如果发生争抢,不轻易介入。教师的责任在于当孩子们已经熟悉一种东西之后,及时提供一些新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