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大众日报:记奋战在利比里亚的山东志愿者
(2010-05-05 03:17:15)
标签:
利比里亚
志愿者
大众日报
杂谈
|
分类:
利比里亚
|
在困难中挑战自我 记奋战在利比里亚的山东志愿者
- 2010-05-03 08:43:00 作者:来源:
大众网-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董
卿
“Lasana
是我队里最小但打得最好的队员,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弟弟,甚至比亲弟弟还亲……” 5月2
日,记者在山东赴利比里亚青年志愿者董宜森刚刚更新的博客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
但他从今天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什么东西都没吃,我给他买了一个面包和一瓶饮料……”作为一名体育志愿者,董宜森已经在利比里亚工作9
个多月了,他天天在蒸笼似的训练场地坚持帮小队员训练,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
2006年 11 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承诺“三年内向非洲派遣 300 名志愿者”。2007
年,一支由山东派遣的15人青年志愿服务队已在津巴布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2009年初,共青团山东省委又一次接到了利比里亚服务项目,由12名志愿者(男10 人,女2人)组成服务队,其中,汉语教学1
人、农业服务 3 人、 计算机教学 2人、体育教练4 人、医疗卫生服务2 人。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34岁,最小的23岁。
2009年6月
28日,志愿者服务队抵达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在利比里亚5个部门10
个不同岗位上,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当他们刚踏上这片土地时,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刚刚结束长达 14
年内战的利比里亚,基础设施破坏殆尽,整个国家没有市政供水、供电,没有公共交通系统,疟疾、伤寒、艾滋病等烈性传染病流行,卫生条件极其恶劣。
看到这种情况,山东青年志愿者王刚、李昭凤未作迟疑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经过简单面试两人被分配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最大的公立医院
John FKennedy Medical Center(简称JFK )儿外科和中医针灸科工作。
恶劣的条件给两位志愿者的工作、生活
带来极大的困难。每天,王刚、李昭凤都要顶着将近40℃的高温步行半个多小时上班,酷热的温度、
强烈的紫外线让他们赶到医院时往往已被汗水浸湿了衣衫。 JFK
虽然是当地最大的公立医院,但条件甚至比不上我国解放初期偏远县城的诊所,被志愿者戏称为“ 野战医护所”。
那里没有风扇,没有卫生间,干净的饮用水极为稀缺,停电是家常便饭,王刚常常在护士打着手电照明的情况下进行手术。利比里亚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很
高,做手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大夫做手术都戴双层手套。但为了做好手术,他们从来只戴一层手套。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创造了
利比里亚小儿外科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王刚开设了全国唯一的小儿外科专科门诊,9 个月内共完成门诊量 800 余人次,先后完成了 10
余种门诊手术达 40余例;9 个月内主刀完成手术 80余例,与当地医生合作完成手术70
余例,建立了第一个小儿外科病房,先后实施了斜疝修补术等小儿外科常见手术及一系列高难度的新生儿手术。今年的1月
20日,王刚又完成了利比里亚历史上首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高明的医术使他们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见到他们都亲切地打招
呼,“hello,Chinese!”(你好,中国人)
志愿者张鲁、李中辉的工作主要是在利比里亚农业部技术中心参与相关农业技
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并为当地人的农业种植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他们多次走访利比里亚各地的农场和种植园调查各种农作物种植情况,并对当地的土壤、水肥、气
候等条件进行调研,先后向利比里亚农业部提交了数篇关于农业种植条件、土壤结构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对农业种植影响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和种植建议。由于
两位志愿者突出的工作表现,他们先后受到利比里亚总统瑟利夫女士的接见。总统仔细察看了两位农业志愿者的种植成果,并仔细听取了他们关于利比里亚农业种植
情况的意见和建议,连用四个“ 非常感谢” 来表示自己对志愿者在利比里亚工作的感激之情。
今年5月,新一批援助非洲的志愿者就
要进行招募,将有更多来自山东的青年人踏上非洲的土地。志愿者李昭凤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亲爱的战友,今生只此一次的经历,如何表述我的情感,只愿你能读
懂我的话我的心。”
大众日报电子版链接:http://www.dzwww.com/shandong/kjww/201005/t20100503_5514072.htm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