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旅人

标签:
村上春树希腊猫文化 |
分类: 话@心情 |
http://s3/mw690/538b6edbgx6BYn4wTyW32&690
前阵子,我断断续续地读了村上春树的游记随笔《远方的鼓声》,和村上的“脑残粉”台湾女生Peggy的图文书《希腊•村上春树•猫》,她根据村上的游记进行了一次村上春树式的希腊游。两本书可以相互对照着读,但像我这样随意地这个翻翻,那个看看,很容易就弄混淆了。
相形之下,自然是村上的文字更加有趣,但是Peggy姑娘拍的猫的照片也颇有看头,那是一本彩色印刷、却素朴而有质感的书,村上这本则是纸页极其柔软的黑白文字书,其材质对于竖版书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可以用一只手轻易地将其拢成环形,仿佛自己变成了古代书生,在深夜挑灯夜读,读到兴起时便可摇晃脑袋之乎者也起来。
以前只读过村上的小说,读散文随笔还是头一遭,我发现我很难把“村上”和“游记”两个词联系到一起,所以看着看着我常常忘记自己是在读村上的游记,总觉得像是在读妹尾河童。他俩都是日本人,感受多少有些类似吧,比如,对于生活中的细节过于留意。
看村上写到“淡季在希腊岛上的小说家生活是什么样子呢?我想把一天大概写出来看看”时,我恍惚听到好奇宝宝妹尾在说:“这个东西是什么味道呢,很想吃一下看看。”他们都有一种对生活进行精细体验的倾向,而且喜欢不厌其烦地细致描述出来,而我喜欢看的正是这个。
可他俩毕竟不同,妹尾对任何东西都要尝试,和当地陌生人很容易打成一片,而村上则是“对于一头栽进去的个人性亲密私交,有忽然本能回避的倾向”,这就更得我心,因为我也有着同样的“社交恐惧症”。
因此,妹尾的异国生活是热闹欢腾、险象环生的,村上的则是四平八稳、安静祥和的。妹尾的书,字少画多,风趣幽默,而村上的游记却比他的小说还要平实许多,看一两页才些微抖个包袱,和我向来习惯的调侃耍贫式游记大不相同。奇怪的是,我读着却颇有趣味,唯一让我微微疑惑的是,村上生于1949年,希腊之行是在1986年开始,他当时37岁,应该大致算是个年轻人,为啥他的游记读起来总让我有种老年夫妇退休后隐居希腊生活的感觉呢。
《希腊•村上春树•猫》,从书名看就知道这本书有三个主题了。
希腊,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村上春树,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猫,这才是故事的主角。
以前,我向往的是希腊小岛明亮的天空,雪白的房子,和天空一样明亮湛蓝的门和窗,还有映在湛蓝天空幕布下的雪白的教堂和蔚蓝的圆顶。多谢村上春树,我才知道希腊还有一样让我向往的,镜头躲也躲不开的数量庞大的猫。多谢Peggy,给村上春树的文字提供了很多美丽的图片作为证据。
村上春树说,和人具有岛民性一样,希腊的猫好像多少也有不同的岛民性,也就是说,不同的岛上的猫,性格和行为方式也不同,比如超热门度假岛伊德拉上的猫,“很爱跟人亲近,不怕生,不过并不会厚脸皮,我们在港边吃东西时,桌边围了五六只,但只是‘嗯,如果方便的话,等一下请给我一点好吗?只要一点点就好了’似的气氛一直安静地等着而已。你叫它的话,就立起尾巴走过来,摸它的话就喵喵地叫。感觉相当好。这可能是因为观光客多的关系吧,我推测猫为了讨好观光客而完成了一些进化”。
可村上居住的斯佩察岛的猫就完全不同了,它们完全不习惯和人类的亲密接触,更别说和人类沟通了,而且那里的猫,个个伤痕累累,看来为了生存竞争十分激烈,斯佩察岛实在不适合猫们生存啊。
本来这个世界就是以许多截然不同的形式在存在着吧。对猫们来说也是一样。
Peggy姑娘最后来到了“春树岛”,那是一个曾经以采集海绵为业、早已逐渐破败的小岛。这个岛的名字和日语的“春树”发音很像,村上春树因为这个理由到此一游,将近20年之后,Peggy因为同样的理由无论如何也要来这里一趟。
只是20年过去了,这个岛并未名声大噪,因为它偏远、航班极少,而且太小,也没什么可看的。Peggy所能找到的关于春树岛的叙述,仍然只有村上春树的那篇文章,旅行社的工作人员,所能给她的帮助除了一脸“为什么要去那种地方”的疑惑,再没有其他了。幸运的是,这个岛和当年村上来到之时一样,淳朴、宁静、有些倦懒,十分亲切。来到这里的,没有“游客”,只有“访客”,他们住下来,逐渐变成“居民”,春树岛的猫,生活也要容易许多,居民的过度宽容对待,使它们连新鲜活鱼摆在面前都可以不理不睬。
这样的旅行真是棒极了,我是说,因为一本书、一个人就下决心成行的旅行,而且是这样生活化的旅行。也许按照前人的攻略、路线进行的旅行数不胜数,但是按照一本书,一本不太像游记的游记进行的不太像旅行的旅行,大约是头一份吧。
有一点像是隐秘存在的平行世界。
Peggy通过《远方的鼓声》找到了接近村上春树的通道,她所身处的希腊,和1986年的希腊,通过村上,有了明确的交集,比如“春树号”船长,就是作为证据存在着的。
比如总是悠闲自得的希腊人,和生活在他们世界里的猫,或者说,生活在猫的世界里的希腊人。
希腊人原则上说对猫是相当宽容的,但他们不会将猫当成宠物来看待,村上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我觉得他们只把猫当做存在那里,活在那里的东西来看待。就像小鸟、花、草、蜜蜂一样,猫也是形成‘世界’的一种生物。”
疑惑的希腊人这样向Peggy发问:“又在拍猫?我们岛上除了猫,还有很多很多动物啊。为什么亚洲来的观光客好像只喜欢猫?”话是这样说没错,可我想我们无法对鹈鹕、章鱼、驴子、鸭子等动物抱有相同的兴趣的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它们与我们很难沟通。
其实猫也是一种很难沟通的动物啊,若你非要这样说。
说到底,我们的世界和希腊人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眼中的宽容也有所不同,从他们对待猫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
我从来不认为希腊人懒,因为,也许出了问题的不是希腊人,而是他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和时代呢?没能跟上时代改变的步伐也许是件很悲哀的事,也许根本不是,总之无论如何不应以对错来衡量。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村上的这本书不是游记,从他的文字里,你看不到半点类似观光客的口吻和思路,与其说是“游记”,不如说是“生活记”,他实实在在地在那些岛上生活,和当地人一起,早晨起来跑步,上午工作,中午出去散步,吃饭,晚上到当地酒吧去侃山。希腊只是《远方的鼓声》中的一部分,书里还写了很多意大利的事,但那对于Peggy姑娘来说,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对我也是,也许下一次,再来说说村上的意大利“生活记”,毕竟那是一个我也好像有很多话想说的地方。
若非要将这样的书归为游记似乎也无不可,那只是从“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都是旅人”的意义上来划分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