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的冷线云南(下)

标签:
云南腾冲和顺昆明旅游 |
分类: 游@世界 |
几句废话:这篇去年复活节的云南流水账,至今没发(下),其实早就写好,只是没有做照片,就这样一放半年,放到连我自己都忘记了……最近发的台湾日记,几乎没有图片,也硬着头皮发了,说实话,是因为照片通通拿不出手,李青菜说,图文并茂是她的专利,嘿嘿,我偏要发图片,还要发猫!看,和顺的小猫驾到!
http://s4/middle/538b6edbgbc4996f1d463&690
10 走出怒江
第二天一早,我们和蚂蝗一同出发。远远地看见那辆车,真是小的不能再小,仅仅算是一辆中巴而已,再走近一看,昨天徒步时遇到的一伙重庆中老年驴友都在哪,记得他们说一共有40人出来,走到这里只剩下14人,剩下的都走散了,14人!可也不少啦,这一辆车的70%座位被他们买走了,难怪座位紧张!我们的座位是在最后一排,颠是有些颠的,不过不要紧,有蚂蝗和几位重庆的大爷大妈聊着天,一路上也不至于寂寞。特别是详细向蚂蝗咨询了他的川藏游车队行程,每车两万四,平均每人六千元,二十多天将近一个月,香格里拉出发,成都解散,中间会有三分之一时间露营,装备全都由车队安排,其他时间住客栈,食宿费用自理。线路深度、原始,听起来挺不错的,很感兴趣父母那个年龄的人能否参加?蚂蝗肯定地说,他也可以组织个老年团,把行程设置得不太辛苦。重庆的一位大姐似乎也有点儿动心了,不过本着背包客的吃苦省钱原则,她义正言辞地对蚂蝗说,两万四!太贵啦。我觉得并不算贵,在西藏包车要多少钱?何况滇藏川藏都走了。如果父母跟这种团,既能深入看到所有风景,我们也放心。不过回去和父母谈了他们并不特别感兴趣,这是后话啦。不知为何蚂蝗也迟迟没有发给我们他的车队线路计划,是不是把我们的邮箱弄丢了呢?
中午,车停在福贡,蚂蝗带着我们钻进附近一条巷子,里面居然藏着个叫做傈僳人家的餐厅。蚂蝗显然已经是熟客,几句话吩咐下去,我们已经在包间落座,菜是简单的几种,但很有特色,结账时蚂蝗无论如何不让我们掏钱,非要请客,虽然钱不多,却可看出他是真的把客人当朋友啊。
下午四五点钟才到达六库,我们到蚂蝗推荐的河边旅馆住下。六库是怒江州的首府所在地,沿江而建的小城,商业意料之外的发达,城中心有个很大的新华书店,里面新书老书期刊光盘应有尽有,唯独缺的是顾客,店员们都无聊得快要睡着了,我挑了两本杂志准备晚上看。夜幕降临后,江边就越来越热闹了,唱歌跳舞下棋乘凉的,仿佛全城人都出动了,买了烤玉米,炒瓜子回去吃。
第二天一早醒来,打车去江对岸的客运站(六库有两个客运站,分别在江两侧),赶8点的班车前往腾冲,依旧是破旧的老式中巴,车上一直坐不满人,几个当地人不停在我后面抽烟,开窗吹一阵冷风,脸部肌肉几乎麻痹,再关上,逐渐烟雾缭绕,再开窗,一路上我不停地在和尼古丁作战。几乎顾不上感受窗外的景致,这条在山中盘旋蜿蜒老路,正是当年的滇缅公路。
11 期望过高的和顺
下午2点,班车终于停在腾冲城外的客运站,这里距离城区还有一公里,按照攻略的说法,我们应该在路对面的公车站等待进城的公车,但是公车左等右等也不来,没耐心的我们就打车了,进了城,在腾冲高中的对面,继续等待去和顺的小面包,又是一阵苦苦等待,而且,竟然没人和我们一起等,真不敢相信,怎至于淡季到这个地步?
等我们到达和顺,已是下午3点多,停车场也好,古城里面也好,都是一副冷冷清清的样子。和顺古城的景点实行通票制,80元,进入古城不收票,只有去景点时才用出示门票。
古城的入口修成了崭新的广场,还修了小桥流水式的花园,这一切都加重了“这里是景点”的那种感觉。我经常想去揣摩,那些住在中国景点村落里的居民们,究竟是种什么心情,他们的房子、田地、生活,以及他们自己,仿佛都变成了一件展品。
尽管你走进村子,看不出这里和别的村落有什么明显不同,可是那气派的停满大巴的停车场,刻了景点名字的石碑(中国游客最喜欢和写着名字的牌子合影,我至今也琢磨不出来这又是什么心理),还有如假包换的新式牌坊,可以聚集10个旅行团的门前广场,仿佛就是一块大招牌,昭告天下:“我是标本”。
我们的旅游业,就是擅长这种把活的变成死的,还洋洋自得地标出高价的包装,正如填平了天然湖泊,又重新挖掘人工湖一样。久而久之,对于来到国内的所谓景点,已经腻烦到了极点。想想看,像丙中洛那样只拦路收费的,我们抱怨说他们什么都没做就地收钱,但是相比于胡乱建设,他们的不作为岂不是一件幸事?
进入和顺古城,首要任务是找到住宿的客栈,我们沿着古城外围的道路走,首先来到了老谢车马店,一问标间价格120,房间也很是普通,当下就觉得太贵,再往前走,路边上住宿的招牌多的是,不少都是新建或者新装修的房子,沿着石板小路向上走,大约到了古城中心的地带,随便看了几家,就挑了一家干净崭新的住下来了,每晚100元,床铺、洗手间设施都好,有大彩电,木格窗户开向小小庭院,女主人还兼营一家玉石小铺。
从早上出来到现在,只在车上嚼了几块饼干,我们的肚子早已经抗议了,眼下吃晚饭还太早,看到街边一家简陋得不能算是饭馆的小面铺,招牌上写着有大救驾,我们就走了进去,20元,满满的一大盘,大妈很热心很亲切,我们原本想稍微吃点儿小吃,没想到这一下子吃饱了。
这天从早上开始,就飘着小雨,在古城里走着,雨时大时小,基本上倒不需要打伞,但是相机却拿不出来了,我们转了一会儿,打算找个舒服的地方去喝喝茶好了。那个舒服的地方其实在找旅馆时已经看中,在古城外围,面对池塘的方向,二楼的小茶馆,布置挺有情调,有靠窗的大沙发,成摞的杂志书籍,还有电脑,有wifi,价格也可媲美大城市,点了一壶茶,68元,舒舒服服坐到晚饭时间。
旅馆女老板安排我们入住时,随口说了一句:要吃饭的话,旁边的胖姐家常菜就不错。我们本来想选择书上的刘记家庭餐馆,可是到门口转了一圈愣是没看见客人,也看不出有营业的迹象,没敢进去,胖姐那里要热闹多了,果断选择了胖姐,发现女老板的推荐不是糊弄我们,胖姐的手艺真是没的挑,我们只点几样普通的家常小炒,蘑菇炒肉片,干煸土豆,加一个豆腐青菜汤,46元,不及一壶茶钱,样样味道都挺好。
和顺不大,古城地势稍微高出周围的田地,区域划分明显。城内几乎全部是住宅,连商店都很少,针对游客的玉石店、特产店都在城外围的环路上。尽管城内狭长的巷子有点儿迷宫的感觉,但走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地图通通只能算是示意图,毕竟要把那么复杂的巷道全部画清楚,是很有难度的,何况新的旅馆层出不穷。主要的几条街有李家巷、大石巷、尹家巷、刘家巷等,都能从环城的大路进入,至于古城外面的“和顺小巷”,是旅游公司建的仿古景点,需要门票进入。我们决心不买门票,本来对个别景点比如滇缅抗战博物馆、艾思奇纪念馆还有些兴趣,看在通票的份上帮我除了草。
不进景点的话,大约只要半天时间,就可以把古城转上一遍。早上最好,因为我喜欢看市集上新鲜的蔬菜水果,其他时间,巷弄里充斥的只是装修的电钻电锯声,一点儿也不幽静,几乎每条巷子里,都有新旅馆在建设,建筑采用的是传统现代相结合方式,主体架构仍然用木头,但是墙用水泥或者火山石。
一不留心就会走出古城的范围,城外是和顺人耕作的田野,此时一片嫩绿,有的农人正在插秧。我们找到有名的“寸氏豆粉”,就在一条小巷的入口,一位老奶奶在做豆粉,老爷爷呢,负责把碗端上桌,两张铺着塑料桌布的简易饭桌前,挤满了中学生,豆粉四块五一碗,茶叶蛋一块钱一只,老奶奶不让我们在巷子里吃,一定要去她家里坐,彼时天还飘着细密的毛毛雨,老爷爷打着伞,送我们到巷子深处他们的家里,原来,他家也是座老宅,游客们吃豆粉,还可以顺便参观一下。
中午,我们又去了另一间有名的老宅:三成号,这家的产业颇大,有老房子,也有新建的房子,据说黄焖鸡做的好吃,我们特意慕名上门,趁着做饭的当儿,主人也带我们楼上楼下的参观了一番,特别是客房,有普间有标间,新装修过,但每间房里特意保留了一根老旧的雕花木梁,价格100-120之间。心想住在这里也不错,每天有鸡吃。他家还卖咸鸭蛋,要几个直接煮好帮你打包带走,和顺的鸭蛋有名,我们买了几只路上吃。
我们俩要了半只黄焖鸡,味道不错,但还不至于让我牵挂,鸡块碎骨头多,对我的牙齿是个挑战,闻着味,来了两只流浪狗,我们一块一块把骨头扔给他们,没想到主人看到有狗进来,非常不安,立刻过来将其轰走,我不免有些忐忑,看来人家很爱干净,我们随便就往地上乱扔油乎乎的鸡骨头,肯定招人嫌了吧,不过,主人似乎没注意到我们已经喂了两只狗半天的事实。将狗轰到门外,还骂了几句,叫他们不要再来。
在和顺,YUN心心念念的,就是要找到“迷龙的家”,简直中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毒了,我连半集也没看过,听了半天还没听明白,迷龙的家是什么东西,听明白之后更困惑了,这部剧集不是讲滇缅之战的吗,怎么主要场景会设在和顺这么个小镇上?最后,还真在古城相对比较偏僻的一角找到了一条安静的小巷,YUN同学徘徊良久,反复对照他记忆中的图像,终于决定这里就是电视剧的拍摄地。
这边没有客栈餐馆,看起来都是寻常人家,因此格外静谧,猫猫狗狗们趴在墙头上好奇地看着我们这两个陌生访客,有一条长相颇为丑陋的当地沙皮犬,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上了我们,莫非我们真的那么有狗缘?我可是从来没养过狗,只养猫的呀。这只沙皮,居然忠实地跟着我们走起来,我们向城外走了很远,它一直在我们前后屁颠屁颠地小跑,有时自己跑出去很远,回过头来看我们跟上没有,就这样,趟过泥潭,跳过田埂,一直走到传说中的千手观音,这是七棵并排生长的大樟树,这里的土地终日被枝叶遮挡,不见阳光,长了厚厚的苔藓,一不留神就会滑倒,小心地踏着石阶离开,它还想再往远处走,我们招了招手:“回家了!”它也毫不留恋地跟着我们离开,仿佛真的把我们当成了主人。
一路上遇到其他游客,很好奇地看着我们,城里娇生惯养的小孩子看到它的丑脸,一下子吓哭了,躲在大人身后不敢出来。对于能在和顺的乡间遛狗,我觉得很是神气。虽然它长得丑,不过沙皮犬看起来更像宠物的样子嘛。回到古城后,又跟着我们走了几条街后,突然,它停下来不走了,也许眼前有一条我们不知道也看不见的界限?跟了我们小半天的这条狗,就站在高坡上,目送我们向前,逐渐消失。狗们的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我实在不知道,但是,有它陪伴的这半天,我们过得挺开心的。
晚上仍然到胖姐家进餐,便宜、好吃,还离我们客栈近,遇到两个刚刚到的福建背包客,热火朝天地聊了一晚上,最后把我们打印的几页腾冲攻略全给了没做功课但是想去火山温泉的他们,明天,我们就要离开啦。对于和顺,说实在话,竟没什么感觉呢。
在腾冲,我们唯一专门前往的景点,是国殇墓园,这里安葬的是三千多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在全国范围内,如此大规模的国军陵园实属罕见。墓园虽然算是景点,但不售票,其中有战史介绍,忠烈祠,祠堂背后的青山上,就是墓园了,成片的墓碑,一排排,一列列,覆盖了整个山坡,每位士兵都有名字和军衔,山顶上,高高耸立着一座纪念碑,上面写着:“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另外有李根源题写的“民族英雄”四个大字。腾冲城内,还有李根源故居叠园可以参观,不过据说里面没多少东西可看,要收门票,我们经过未进,外面悬挂着巨大的红色条幅:“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http://s16/middle/538b6edbgbc499700283f&690
http://s2/middle/538b6edbgbc499708ff21&690
http://s13/middle/538b6edbgbc499719588c&690
http://s7/middle/538b6edbgbc49973d3b66&690
http://s9/middle/538b6edbgbc499724cbf8&690
12 还是会爱上昆明
由腾冲经保山回到昆明,已经是深夜了,出租司机在大观商业城兜了个圈才找到我们订的春城之星拿铁店,一家小小的位于大厦之中的经济型酒店。按照计划,我们有整整一天的时间可以在昆明腐败,想想都够开心的。尽管许多年未见,昆明还是我印象中的样子,尽管多年之前,一直听闻不好的消息,心想也许昆明已经不是那个我曾经想要定居的昆明了,可是如今一见之下,还是让我倾心的那个城市。
上次去昆明,没有到大学区,这次我们的活动范围就在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以及附近的文林街、文化巷,听起来貌似很有文化吧,其实主题仍然是腐败的吃吃喝喝。这附近有无数小资文青范儿的咖啡馆,在人多拥挤的小长假,能过上一个惬意懒惰舒舒服服的午后,来这里实在是明智选择。
细细地把一条文林街从东到西,再从西到东逛过来,我最最喜欢的,是这一家:布拉格咖啡馆。楼上的空间宽敞,光线迷人,最要命的是早餐做的太好吃了,令我回忆起加德满都海伦娜的屋顶,在国内,很少有机会吃到正宗的西式早餐,甚至不知道去哪里吃,大饭店里?不知道是不是要上百元,而且还是自助。在布拉格等待早餐的时候,我们东拍拍西拍拍,正午之前,咖啡馆里人不多,氛围刚刚好。
云大校园里,竟然有那么多老建筑,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意外惊喜,相比之下,西南联大旧址所在的云师大,却没有留下太多遗迹,几块新修的碑,几尊老校长的塑像就是全部。
晚上,继续泡咖啡馆,这次转战到路南的卡夫卡,这一家是书吧,墙上满满当当都是书,可以购买,还有很多可爱的小玩意,也全都出售,每一只杯子都不一样,每个座位也都各有区别,看样子,老板是个崇尚个性的人哪。和白天不同,晚上的文林街,家家都满座,幸好我们去的早,很快,舒服的位子就全都被占满了,我们旁边的一桌,坐了六七个人,还带来一只大金毛,很乖的,在主人身后转圈,一圈两圈,实在闷得慌,趴下睡觉了。我在麦田书店买了几本书,比如《寻路中国》,早就想买了,忍住没买台版,算是个正确的决策。还有几本关于云南的小书。
第二天临走前,又吃了布拉格的早餐,这才恋恋不舍地往机场去。昆明哪,是全中国极少数能让我希望长久住下去的城市。希望它还一直能保留着这气质。
http://s4/middle/538b6edbgbc49b176b303&690
http://s7/middle/538b6edbgbc49b16c3b26&690
http://s6/middle/538b6edbgbc49b1876405&690
http://s15/middle/538b6edbgbc49b194602e&690
这一篇云南游记流水账,拉拉杂杂竟写了两万多字,其实这次旅行,并不算让人印象深刻,也许就是季节的关系,想起云南,最忘不了的还是那年冬日的阳光,即使丽江再商业化,我想,只要大研古镇的石板路还在,冬天阳光还洒在小桥上,抬眼就能看到明媚的蓝天和蓝天之上的雪峰,夜晚的灯笼还会一盏盏点亮,还能枕着潺潺水声入睡,我就别无所求。
下次再到云南,我猜,还会选在一个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