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游@世界 |
优雅的法语区:湖光、古堡、矿泉水
从Visp下车,再换乘普通列车,很快,火车就行驶在了莱芒湖(Lac Leman)畔,由此,我们正式进入了瑞士的法语区。从火车上看,一侧,是烟波浩淼的湖水,另一侧,是矮矮的山坡上层层密密的葡萄园,夕阳把初秋已略现丰收景象的葡萄园染得更加金黄。这景色一路伴随我们来到瑞士南部法语区的大城市洛桑(Lausanne)。洛桑因奥林匹克而出名,但我们选择这里并不是因为想要参观奥委会,仅仅因为旅馆便宜。日内瓦、洛桑,以及一些度假胜地小城镇沃韦(Vevey)、蒙特勒(Montreux)都在湖畔北侧一字排开,火车连接十分方便,因为住在哪里都可以,我们选择了洛桑作为大本营。这家青年旅馆(www.lausanne-guesthouse.ch)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火车站步行5分钟即到,位于城边一个高坡上,可以俯瞰城市景色。我们的小房间竟然还有一个超美的阳台,两把椅子,一张茶几,我们放下背包,冲上阳台,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远处湖面上的灯光点点闪烁,近处教堂的尖顶下鸽子盘旋,一切静谧、安详尽收眼底。夕阳落山时,晚霞尤其迷人,看着它一点一点消失在屋顶后面,同时湖面的颜色也一点一点地暗了下去,我真希望一直生活在这里,有这样的一间屋子,面朝最美的夕阳。
(阳台适合惬意地小坐片刻)
(夕阳下,隔壁的阳台如同一部文艺片的场景)
(莱芒湖上的日落)
(旅馆的走廊)
接下来的一天是忙碌的。一早我们乘坐火车首先来到日内瓦,然后从日内瓦返回洛桑,前往码头乘船,穿过莱芒湖,抵达湖的另一岸,也就是法国那边,那里有个小镇,出产世界闻名的矿泉水——依云。既然瑞士通票允许我们免费乘坐渡轮,而且听说依云镇上的矿泉水都是免费喝的,我找不到不去的理由。下午从依云返回洛桑后,抓紧时间赶往最后一站,蒙特勒郊外的西庸古堡,在关门之前游览完毕,再找个绝佳的角度等待夕阳。这一天的行程,充分体现了黄金周分秒必争的特点,是我最得意的一日旅程安排。
关于日内瓦的溢美之词听过许多许多,和对于这座城市的批评一样多。有人认为这是瑞士最美的城市,也有人认为它大而无当、杂乱无章、不值一游。最好的办法,是亲自去看看,做出自己的结论。有一点是肯定的,日内瓦,并不太像是瑞士的城市,而是一座国际城市。不仅因为联合国欧洲总部、国际红十字会等众多国际机构在此,也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位于瑞士国土向法国腹地伸出的一只触角的尖端上,周围被法国围绕,甚至于日内瓦的机场都有一半在法国国土之内,据说每天有数以万计的法国人步行或者乘坐电车来日内瓦打工。
在日内瓦,可以参观联合国总部,不过距离遥远,而且要预约、由导游带领参观,非常耗时,我们的时间有限,因此没有去,只是随自己高兴在老城区一带游荡。从湖边向老城区深处走,地势逐渐抬高,圣皮埃尔大教堂高耸的塔楼标杆一般为游客指引着方向。日内瓦另一地标式的景点,要属位于莱芒湖上的大喷泉(Jet d’Eau)了,水柱据说有140米高,在城市各处都能看到,真是当之无愧的城市标志。尽管大家都说大喷泉是如此俗气乃至乏善可陈的一个景点,可来到日内瓦的任何游人,都无法免俗地要来和它合张影。不过,更让游人喜爱的,应该是湖里自由游弋的天鹅们。在欧洲,天鹅实在太多,以至于看到时都没有什么惊喜,但在日内瓦,天鹅几乎可用成群结队来形容,也算蔚为壮观了。
(晨光里的日内瓦街道)
(密密麻麻的路标指示牌)
(这里是它们的地盘)
(大喷泉)
(路旁的雕塑)
(鸽子一点儿不畏惧狮子的威严)
(大教堂)
从洛桑市区坐地铁,到最南端的乌希站(Ouchy),面前是一派盎然的度假场面,好像所有周日全城的家庭都倾巢而出了,小朋友骑自行车、独轮车、滑板呼啸而过,更小的被家长抱着在湖边喂天鹅,猫啦狗啊也都出来度假,放松心情。去沃韦方向的游船即将出发,早已人满为患,我们要乘坐的去依云的国际航线也排起了长队,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上船了!吹拂着湖面上的风,仿佛来到了广阔的海面,阳光明媚,两岸的风景尽收眼底,半小时的航程真是短暂,很快我们就在法国登陆了。
(洛桑超迷你的地铁,在瑞士唯一一次乘坐地铁)
(湖边各种娱乐项目俱全)
(远航的船就要启程啦)
正值周日的午后,依云简直就是一座空城,按照规定,周日商店都是不开门营业的,空荡荡的街道上连三三两两的行人都见不到,只有我们同船而来的游客们,在湖边闲适地散着步。依云是一座小小的山城,从湖边向山坡上蔓延,街道一条高似一条。我们到城里比较繁华的地段去转了转,看了看每家店的招牌,以及阳台上盛开的花朵,泉水太难找,书上没有详细的地图可以参考,我们问了两次人,走到半山腰才终于见到这盼望已久的泉眼,其实所谓的泉眼,也就是人工修筑的一个饮水口,像自来水龙头一样,只不过是永远自顾自地流淌、无法关严的水龙头吧,当地人开着车来,从后备箱里搬出一箱子1.5升的依云塑料瓶,开始一瓶瓶地灌水,看来,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我们也拿出自带的1升水瓶,接了满满的一瓶,迫不及待地入口,果然清凉甘甜,甚是解渴,午后的炎热和从湖边爬上山来的疲惫渐渐消退了,喝饱了,再把水瓶灌满走人。
(从湖边一路向上延伸)
(非常可爱的路边涂鸦)
(特不起眼的饮水处)
一路下来,途中见到不少房产公司,橱窗里密密麻麻贴的都是二手房信息,好奇地凑过去看,价格多在十几万到二十几万欧元不等,有公寓有独栋,有无敌海景,有摇摇欲坠的小木屋,也有百万欧元的豪宅,只是从广告图片上也看不出好在哪里。来这边买房的,应该是退休后颐养天年的,或者大城市工作的富裕中产家庭作为一年两次的度假房吧。别的不说,这里的空气、水、宁静的氛围,以及附近首屈一指的温泉疗养机构,都足以吸引人们来此置业了。
(城市中的普通饮水处)
(街角咖啡座)
(湖边的小木屋)
眼看返程的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下得山来,再次坐上渡轮,返回洛桑。(渡轮的时间表可以在洛桑的旅游问询处拿到,这里的职员英语水平一般,让我真实感到自己身处法语区啦。渡轮在夏天和冬天运营的时间不同,夏天班次多一些,为了节省时间,最好是算好返程时间再动身。)接下来要立刻赶火车前往蒙特勒,去看一眼著名的西墉古堡。这个季节在这个纬度通常5点以后光线就不好了,因此要尽量在5点前结束参观才行。洛桑到蒙特勒的火车快车十几分钟,最慢的相当于公共汽车的也只要30分钟,到达蒙特勒火车站后,向工作人员询问了去西庸城堡的汽车站,就在火车站的对面。蒙特勒是个度假胜地,据说有很多明星都会来此度假,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可是瑞士旅游业的发端,遥想两个世纪之前,那些有钱的英国贵族,便乘着马车、骑着驴从日内瓦不辞辛苦地翻山来到这里,享受充裕的阳光与仙境般的美景了。如今,蒙特勒狭小的街道显得有些局促,街边所见的建筑很多都是旅馆,太阳已经西斜,映照在金黄、火红的缎带与鲜花装饰的建筑上,格外耀眼,充满了热带风情。来不及欣赏度假胜地的美景,我们抓紧时间跳上公共汽车,沿着湖边的公路一直西行,很快,就遥遥望见了城堡的倩影。
以拜伦的诗《西墉的囚徒》而闻名的西墉古堡,位于莱芒湖畔突出的岩石上。远远望去,城堡就如同建造在水面上,和波光粼粼的湖水融为了一体,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阳光渐渐把城堡染成金色,这里也因此成为瑞士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我们在瑞士进入的所谓景点不多,本来欧洲城市里收费的景点就要比中国少许多,广场、教堂、老城区都是开放式的生活场景,哪有圈起来售门票之理?所以,通常欧洲之旅的费用多花在交通、食宿上,而不是门票上。门票的主要支出是博物馆,但各地也都有针对游客的博物馆通票等,还有免费入馆日,合理利用又可以省下一大笔。西墉古堡是我们在瑞士去的第一个要买门票的景点,但是,因为手持瑞士通票,居然费用全免!这就是前面说到的瑞士通票的一大好处啦,这张通票可以免费进入瑞士的上百个博物馆,不能免费的那些,也可以享受购票折扣!这里的门票费用是每人12瑞士法郎。售票窗口同时也是检票口。出示了通票后,很快我们就拿到一张数额为0的收据,貌似就是门票了,接着又拿到一份简体中文版的介绍。
按照计划,我们要在夕阳西下前结束游览,由于已经4点多,而城堡将在6点关门,所以这时的游客数量已经很少,其实一个小时就足够在城堡里转上一圈啦,若是特别感兴趣的可以花上两个小时看得更仔细。别看从外面看着不大,进入城堡内部,就感到别有洞天,空间利用真够合理的呀。原来高大的石头房间,现在变成了一间间展示厅。沿着介绍册上的箭头顺序,我们参观了庭院,地下的酒窖、仓库、监狱和祈祷室,再来到地面上,参观城堡的主要大厅,饭厅、前厅、更豪华的大厅、私人卧室以及各种我们不了解其用途,只见其奢华的房间……参观线路逐渐抬升,最后来到了城楼上,在这里,城堡防御性功能的一面凸现了出来,从瞭望塔开始沿着巡廊散步,可以把城堡内外的情况尽收眼底,巡廊最终把我们引向城堡正中高耸的主塔,这里是城堡之旅的终点,也是城堡的制高点,从前一直被用作防御观测台,而如今,在这里走着的是一批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他们从这里看到也不再是来犯的敌人,而是……无敌的景色,360度全景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此时夕阳已经西斜,湖水碧绿,十分迷人。想着要早点儿去找个拍夕阳的好位置,我们才恋恋不舍地下来。这时在湖边的岩石上,早已经有许多配备了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在等着啦,我们先是在城堡北侧拍了一些,又沿着湖边著名的徒步小路奔到南边,多角度抓拍城堡的倩影。由于季节的关系,这天的夕阳角度并不好,没有想象中金灿灿的效果,有点小失望。
(通向地窖的路)
(老家具)
(一个内院)
(长长的巡廊)
(在塔楼上眺望)
(夕阳下)
火车特辑:金色山口
金色山口全景观列车(Golden Pass Panoramic)是瑞士的另一条久负盛名的观光火车线路,个人认为,比冰川快车更具有瑞士风情,沿途没有险峻的山路,而是遍地牛羊的牧场、鲜花盛开的山麓,以及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诸峰,可谓瑞士经典景色的代表。这条线路分为南北三段,蒙特勒至茨韦西门,茨韦西门至因特拉肯,因特拉肯至卢塞恩。对于时间最紧张的游客来说,也起码要乘坐因特拉肯到卢塞恩这一段,大约两个小时。
金色山口全景观列车每天班次不多,我们赶的是早上的一班,9点45分从蒙特勒出发,11点半到茨韦西门,立刻换乘对面站台的列车,几分钟后再次启程,12点45抵达因特拉肯西站。和冰川快车的高贵相比,金色山口可谓平民的享受,不用预约定座,像普通火车一样上车就走,也不用担心人满为患——车上起码一半座位空着,途中停靠不少小站,也有一些拖家带口的游客和拄着登山杖的徒步旅行者上上下下。(当然这里要说明,我们乘坐冰川快车刚好是在周末,而金色山口不是。)途中列车时而进入隧道,时而从森林中穿过,高大的树木并没有完全遮天蔽日,金色的阳光透过枝叶照下来,虽然还没完全到叶子转黄的季节,可透过阳光的照射,我们依稀感觉到了缕缕秋意,这金色山口的名字确实名副其实。偶尔遇到一片金黄或浅红,我总是徒劳地想用相机记录下来,可是火车一闪而过,窗外的景色依然是在窗框中最美,那美也许正因为这种流动、易逝给了我更深的感受。最后,我也放下相机,静静地注视这幅移动的画框,随着阳光的忽隐忽现,看云朵的投影在山坡上跑,跑过了绿色的草原,跑过了羊群,跑过了小村庄,看一座座教堂的尖顶消失在山的背后。
坐在这样的火车上,我真宁愿永永远远行驶下去,永远不要到站!然而旅途总是有终点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总是有最美好的风景和记忆碎片,尽管我们常常把目光停留在起点或者终点,而忽视在其间的过程。整整三个小时的旅程,暂时告一段落,我们前方就是下一个目的地,因特拉肯,阿尔卑斯的大本营啊。而要到两天之后,我们才会再次登上这列车,继续前行。比较郁闷的是,那一天,我们直到天黑才坐上车,从而错过了一段美丽的旅程。旅行中的邂逅与错过,发生得都是那么突然,这,正是旅行的本来面目吧。
要说金色山口最美的景色,以我个人而言,还是因特拉肯的周边,向北至布里恩茨,往南到施皮茨,这短短的半小时内,为什么?因为两个湖,湖光山色,只有结合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当然,对风景的评价见仁见智,最好的办法还是要你亲自去体验一下,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