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丈夫多疑准备离婚我怎么办(原创)

(2009-12-16 18:06:31)
标签:

婚姻

刨底

丈夫

和谐气氛

离婚

感情

冲突

情感

分类: 恋爱婚姻心理

情境:

老师:

您好!很冒昧地向您咨询一个关于婚姻的问题。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他和她是中学同学,但是其他同学牵线后并经过一年多相处走到一起的(她出身书香门第,但是家中五兄妹中最小的,他从小被他姑妈抱养,长大后和自己的生父母几乎不来往)。起初他俩因为分居两地,沟通相对多些,那时候相处还算融洽,后来双方来到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单位,工作的压力,环境的变化,孩子的羁绊,他们之间的沟通日益减少,终于在一天他怀疑她和他人有染而大打干戈,(那时的他甚至见不得她和男性同事说话,更不用说有其他正常的交往了)。后来因为念及孩子的幼小和双方家长的规劝,使得这个家还继续维系着。但他自此就像变了一个人:多疑,沉默,爱钻牛角尖,并时常因为小事而出现大打出手,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他对孩子的教育,家庭中的大小事也几乎不过问,他带着极大的怨气和情绪生活着,把精力全投入到了工作,养成了吸烟的习惯;常偷看她的手机,发现陌生的号码,就会寻根刨底,非要你说出己丑寅卯来,甚至还会打对方电话询问,如果接电话的是一个男声,那她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他会为一个陌生的电话闹上几个月。期间,他曾多次提出离婚,都因家产分布不均而不了了知。而她却一味地忍让着,努力维系着这个家,毕竟建立这个家不容易啊,是他和她如鸟儿架巢一样一点点垒建的呀。

 人常说,时间是最好的粘合剂。随着孩子的长大,他的心思也慢慢地有点回暖,她也单纯的认为这么多年忍辱负重地活着,默默的付出着的日子终于熬到了头,将要迎来了曙光。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十月的一天,他无意中发现了她和分别二十多年刚联系上的一个男同学的邮件,其实三人都是同学,邮件的内容是相互说出二十多年各自走过的经历和生活,他认为有损于他的颜面,他终于铁了心提出离婚,并发毒誓。虽然他多次催逼,由于种种原因,她始终没有在协议上签字,事情一直拖延着。

但是目前他们的局面很是让人担忧。他们已经分居一年多,虽然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当然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言语,更谈不上沟通,在家中走动,她偶尔会遇到或碰到他,他都会有意躲闪着。但她还是一如既往地默默地操持着家务和孩子的学习,给孩子一个貌合神离的完整的家,他每天的吃喝,还是她做,换下的衣服还是她洗,而且他不承担任何生活费,只是在拗不过孩子的要求下,才在开学时为孩子交上学费。现在孩子的日常用费,孩子也懒得向他张口要钱了,全部由她担负着。

 因为孩子,双方都还克制着,其实孩子早就感受到家庭的不和谐气氛。只是为了减少对孩子的干扰,目前只是缓冲一下。他主意已定,要她先签字,再貌合神离地等三年,等孩子三年后上大学的时候再彻底分手。

 现在她的困惑是:这样的婚姻是否还值得她这样无谓的牺牲下去?是不是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给双方都松绑?

她曾问过孩子,孩子很避讳,但如果真的到那一天,孩子只是说:她会适应的。

她很是迷茫,希望魏老师在百忙中给她指点迷津!

谢谢!

                         

安康!

 

                                     一个身心疲惫的女人

回应:

婚姻走到这种地步的确不容乐观,就目前的状况看,他和她凭自身的力量很难有所改观,如果还想保住这个婚姻,强烈建议去做婚姻咨询,如果两个人能一起去最好,他不能去她去也成,这样总比不做为好,咨询的确能提供帮助。

就叙述的情况看分析如下:

悲观的是:1、叙述用了第三人称,感觉这么大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我认为动力不足;2、婚姻中他和她处理矛盾冲突乏术,尤其在男女关系上,不能相互信任,都没有获得应有的尊重;3、目前处在分居的状态,他的态度比较坚决;4、从两地分居到一个单位,物理距离近了,心理距离远了;5、目前负性的情绪多,且无解。

乐观的是:1、婚姻中虽然吵吵闹闹,但始终在一起;2、他和她吵闹的原因比较单一,都是“吃醋”惹得祸;3、目前虽然分居,但仍相互照顾,最起码是她照顾他,他也接受这种照顾;4、有三年的期限,等孩子上了大学,这里说明他和她有共同点——都关注孩子,这也是一个好机会,只要在一起,三年,什么都可能发生;5、我坚信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婚姻和谐幸福的能力和潜能。

关键:1、相信她和他都能做出负责任的选择,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2、邀请外来因素加入——做咨询,改变过去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交往模式,建立有效的行为方式;3、温柔地坚持,努力不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