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年制《仿哥釉直颈小天球瓶》赏析

标签:
仿哥釉直颈小天球瓶大清乾隆年制彩云轩主肖兴义 |
分类: 藏品鉴赏 |
朔古寻踪
http://s13/mw690/001wR18Lzy6PvJrVn6Q8c&690
http://s16/mw690/001wR18Lzy6PvJrRQzdff&690
大清乾隆年制《仿哥釉直颈小天球瓶》赏析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方章款《仿哥釉直颈小天球瓶》器高16,5CM,口径5CM,底径6CM。通体以哥釉为饰,釉水白中泛青,平滑、滋润,疏朗有致。”其釉色呈米色与纹饰变化交相辉映,圈足,内外墙呈直角状,胎质细白、致密。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方章款,青花发色纯正,字体紧凑、吃入胎骨。此瓶造型简约、精巧,通体以哥釉为饰,“金丝
铁线”开片遍布全身,为典型的“小器大开片特征。整器所追求的米色釉与开片纹理变化交相辉映。显得端庄、古朴,雅致厚润,耐人寻味,是文房陈设、雅玩之器。
在古代瓷器中,柴、汝,官、哥、定为当今第一珍品。明
张谦德《瓶花谱》记载:“兹举其仿古、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一仿铁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种,俱仿内发旧器色泽,,,,,。”
由此可知宋代哥釉瓷有米色,粉青二种。此后历代皆有仿烧,但釉色并不完全达到旧器色泽。进入清代,制瓷技术精益求精。特别是乾隆时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乾隆崇奉古典,追摹古人。瓷器的仿古技术已达到了随心所欲、运用自如的程度。哥窑之美,为历代精英人士所仰慕,也是乾隆朝宫廷仿古主要品种之一,这些品种是按照乾隆皇帝的旨意烧造的,清宫档案里多可见到当年乾隆皇帝批给督陶官的批文,从批文中可知皇帝对瓷器的烧造有着非常具体的指示,如仿哥釉叶式洗:此器高2.4cm,长17.7cm,宽12.8cm。洗为树叶状,叶边卷起,宛如一片飘浮在风中的树叶,动感极强。通体满施仿宋代哥窑釉色,釉面有不规则的纹片。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此洗匠心独具,将仿生造型与宋哥窑瓷器的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釉面肥润,釉色青中闪灰,通体开较大的纹片,和谐自然,给人一种妙趣天成的美感享受。
清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记载:“天球瓶俱青花大天球瓶,寿桃青花瓷天球瓶,仿古天球瓶小器物上常俱有“大清乾隆年制”铭文。主要供皇家内廷陈设、佛堂供奉、太庙郊坛等使用。”乾隆皇帝对瓷器上的款识很重视,对选定瓷器上的具体写法曾有详细旨意,款样由内廷下发到到窑厂。例如:乾隆二年十月十六日,内廷交篆字款纸样一张,传旨:“以后烧造尊瓶罐盘盅碗碟瓷器等,俱照此篆字款式轻重烧造。”自此之后,除磁胎画珐琅仍使用青花四字楷书款外,其它器物在乾隆二年以后不再见有楷书款识。故此,“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是今天鉴赏宫廷烧制器和断代的重要的依据之一。
根据上述文献记载,大清乾隆年制款《仿哥釉直颈小天球瓶》我们推断很可能是乾隆二年以后由宫廷烧造、仿哥釉瓷器的一个品种,专门供宫廷陈设,雅玩之物。
据回流这件器物的藏家所言:“此器早年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所收藏,后变卖给北京硫璃厂古玩店韫玉斋老板,日本古玩商看到这件宝物几经周折,最后加五十块大洋由韫玉斋老板那买走,回国后转手石川素堂家族”。2004年此器在第二回日本秋田展览会上露面、并被他收藏并带回国内。
据他介绍:“从近年能查到的类似器物成交情况看,只有2012年12月5日保利秋拍,上拍一件“乾隆年制”款仿哥釉直颈小天球瓶,器高只有10公分,估价:350,000至550,000元,最后成交价:632,500元;加上佣金逾越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