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塌茶烟新雨后,小栏花韵初放晴

(2013-05-27 19:52:58)
标签:

彩云轩

分类: 收藏趣事

     半塌茶烟新雨后,小栏花韵初放晴
                                             -清未公顺长款<锡嵌铜鸭形提梁壶>小考


明清时期锡器渐多,且以锡茶壶为主。由于中国锡的产地在南方,锡器制作名家也多为江南之士。如明代的赵良璧、朱端、归懋德、王守仁、林俊,以及清代的沈存周、归复初、朱坚、陈鸿寿、沉兆霖、陈文述等。他们制作或定制的锡壶品质优良,镂刻娴雅。清代锡壶中的茶壶,往往集诗书画于一体,巧用雕刻和镶嵌工艺,独为文人墨客所爱。http://s12/mw690/538ae45bgddef1404a9ab&690

清代公顺长记款<<锡嵌铜鸭形提梁壶>>尺寸:高12公分,宽20.5公分。取鸭造型,壶流呈直颈,鸭眼为嵌黄铜制成,使鸭子造型增添了活力。鸭嘴巴呈红色、微张,壶身则是鸭身形貌,背部二瓣锡提粱和壶盖设计精妙,凸塑鸭翅膀是用漆绿色描绘,羽毛描金。全器老旧、包浆明显,无论器形还是着色搭配非常协调,生动,锡韵盎然。活脱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锡制的鸭子壶,与著名的明成化三彩瓷鸭香蕃类似,在壶底部可见压印款:“公顺长记”。http://s14/mw690/538ae45bgddef15f8069d&690


据考证,这类店号款在清末至民国锡壶中常见,多以字号行世,如北京之“公合号”京锡铺,开设于同光时期,其后子孙“公顺长记”继承祖业开设锡店经营锡壶等制品,生意甚火。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万昌号”等名铺。上海则“乐源昌”铜锡店名声最大。天津“復盛合”号锡壶最受欢迎。

中国对锡的治炼应用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青铜器即是铜、锡、铅的合金。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锡块和六件锡制的戈,后又在楚雄万家坝发现战国时期的锡制饰品50余件。直到明《天土开物》中均有对锡的论及。大量的史料和物证有力的证明中国是发现锡并应用锡最早的国家,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这其中有不少传说和文人秩事

据传东坡与诸文士游晏西湖,有歌伎斟酒,不慎锡壶失落湖中。东坡乃出一下联曰: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众不能对,遂成绝句矣!

笔者不才,想到当年三次去无锡出差,闲暇去无锡锡山公园游玩,想起园内锡湖春风拂面、波光瞵瞵景致,即信口补苏公1千多年前上联:逛锡湖,提锡壶,锡壶掉锡湖,惜乎!锡壶 此联可否,权当一笑了之。只是为收藏鸭形锡壶做个铨释罢了。


藏品链接: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不少传世的清代锡茶壶,现择其精者介绍如下︰

1.归复初制锡茶壶

    归复初,《扬州画舫录》作归复。他生于明末,主要活动在清初,世居扬州,善于用生锡制模做壶,以檀木为柄,以玉为嘴及盖顶,所制壶人称「归壶」。《春草堂丛书‧金玉琐碎》云︰「归壶为归复初所制,系以生锡团光其外,而空其中,以檀为木把,以玉为嘴及盖顶,取其夏日贮茶无宿味,年久锡生鲶鱼斑者佳。」与史料记载相吻合的这件归复初制锡茶壶,高8.5cm,呈扁方形,四折方形足,盖钮为白玉琢成桥形,镶紫檀执柄。壶表面髹褐色漆,底刻方形「归复初制」楷书款。壶内尚存斑斑茶锈,可见曾被长期使用。

    2.沈存周刻诗句锡茶壶

    沈存周(1629-1709年),浙江嘉兴人。据《耐冷谈诗话》载︰「康熙初,沈居嘉兴春波桥,能诗,所治锡斗,镌以自作诗句。钱箨石诗集中载有《锡斗歌》,颇令人称赞。元明以来,朱碧山之银槎,张鸣岐之铜炉,黄元吉之锡壶,皆勒工名,以垂后世,而不闻其能诗。」沈存周善制各种式样的锡茶具,所雕刻的诗句、姓氏、图印均规整精良。这件沈存周刻诗句锡茶壶,高12.9cm、口径6.9cm、底径6.9cm,壶身呈核桃形,短直径嵌入饰白玉珠钮的拱盖,执柄镶嵌髹黑漆的紫檀,曲流,矮圈足。壶腹部一面刻「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陆希生句,沈存周书」。诗的右上角刻椭圆形「竹居」篆书白文戳记,句末刻方形「存」、「周」篆书白文连珠印。另一面刻「爱其真成癖,尝多合得仙。徐弦句,存周再笔」,其后刻方形「存周」篆书白文戳记。底部圈足内刻方框「竹居主人」篆书款。

    3.朱坚刻梅花诗句锡茶壶

    朱坚,又名石梅、野鹤,浙江绍兴人,是清中后期的制茗壶高手。他精于鉴赏,擅长巧思,竹石铜锡,无不精工,曾首创紫砂锡壶样式,着有《壶史》一书,为嘉道以来名士所赞。他的这件刻梅花诗句锡茶壶,呈圆瓜形,高9.2cm、口径4.9cm、底径9cm。拱形圆盖镶碧玉钮,执柄镶白玉。盖面刻「明月来报玉川子。苏长公句」及「石煤」篆书戳记。壶腹一面刻盛开的梅花,另一面刻「冰作肌肤玉作神,一枝消受十分春。瑶堂若问三生事,如此丰姿有几人」及「石梅」名款。其下刻「朱坚」篆书戳记。壶的外底部刻有「嘉庆庚辰竹林居士」楷书款,由此知此壶的制作时间不晚于清嘉庆二十五年,即1820年。


    4.卢葵生刻烹茶图锡茶壶

    卢葵生生活于清干隆嘉庆年间,扬州人,是清代制壶名家。他制有一件以锡为胎的茶壶,外髹鳝鱼青色漆砂,高12.5cm、口径6cm,壶体呈方形,桥钮坛形方壶盖,壶腹四棱呈上敛下侈之弧形,四方形扁圈足,腹部设扁方执柄和方形短流,流的根部呈长方形,紧贴在腹下部。腹部的一侧浅刻二人依石对坐,有持扇小童面向置水壶的茶炉,左上角刻楷书「扫石待烹茶,陈农」;右下角为白文「葵生」方形戳记。腹部的另一侧刻篆书「春芽细煎,东风一廉。今日何日,谷雨之前。」其后署「竹汀居士书」,下刻白文「大昕」方印。大昕即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1728-1804年)。此壶的制器、绘画、题诗均出自名家之手,为茶具中所罕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