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器型演变看乾隆"红釉"乳足炉特征
(2011-08-25 06:02:06)
标签:
乾隆红釉香炉器型特征彩云轩肖兴义 |
分类: 藏品鉴赏 |
在康熙已盛行的祭祀之风,,在乾隆时期再度兴起,景德镇官窑、民窑以及其它窑口都有大量生产。其中,以红、兰釉,窑变及青花瓷香炉居多。在乾隆以及其后道光传世品中,它们在器型及釉色方面大体都差不多,不仔细鉴别易于混淆。但经过深入研究和比对,这个时期器型与釉色和此后和乳足红釉香炉还是有区别的,具体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康熙、乾隆、道光三朝红釉香炉特征比对表:见表一:
表一:康熙
-------------------------------------------------------------------------
出唇、外撇
体大底厚重
三足窑温
火侯高
-------------------------------------------------------------------------
图一、二:乾隆乳足香炉演变示意图:
从表一、图一、二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用于祭祀的香炉,在当时官、民均有烧造,使用量十分巨大,康熙时的炉体呈现出唇,底厚重,三足式,而乾隆时期利用釉质烧造形成的下垂釉的乳突做为炉足,因为此时窑温火侯掌握纯熟,烧出的釉色多为鲜红夺目,行内有人送它一个很动听的名子,形容这种红就象美人喝醉酒脸上红色一样。此时的釉内的黑点、质很少,或基本没有。看上去玻璃质感很强,红白之间鲜亮可人。这也是后人称赞乾隆时期瓷器精美的一个原因之一。但到了道光朝,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器型、和乳足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无论在釉色、釉质与器型诸多方面不能同乾隆时期的香炉相比。由于窑温掌握的原因,道光的红釉香炉色泽呈深红、釉薄,其内杂质和黑条点改变增多,这使釉面失去了乾隆朝那种鲜艳夺目的玻璃质感釉面。道光的灯草白口沿和底足旁的乳突白色不明显,这也是鉴赏乾隆和道光朝红釉香炉的重要的一点
各位博友请注意:
近来有部分网友转载本博文章,系统消息显示每天竟达10-20多篇,可经查阅不但没在本博留下脚印,访问、评论,而且转载者博客中也没查到,又没告知作其它用处。对于这种徒有虚名,不严肃行为本博主采取抵制措施:在此郑重声明,如果转载或收藏本博文章,可先登陆、来访并在转载者博客中显示出来,有其它用处的需征求作者意见。经查实为不符合规定或假转载者,本博将采取措施拒绝其登陆来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