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缩影历史的见证----
民国“摩登女、小脚人”时代风貌与绘画表现手法 四
四、“摩登人,小脚人”画面表达意境和水平差距原因探讨
热心于民国瓷器收藏的人都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历史重大体材,在不同画师笔下表现各异,有的人物画得生动、逼真。有的显得呆滞,毫无动感。有的画面不但人物表情流流畅,线条清淅,而且画面寓意意味深长。这里边出除了与画师自身水平和对某一个历史事件理解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为了金钱,采取拿来主义---抄袭。
清朝退出历史午台后,一些曾为宫廷服务过的画师为了自谋生路流落到井市,用他们的画笔创作出一个又一个鲜活历史体材故事,如表现田园生活的《渔樵耕读》,《春耕图》,想往和谐生活《采菊东篱下》,《桃花源记》,反映历史体裁的《贵妃醉酒》,《江东二乔》等。表现变革时期体载的《拉洋车的人》《姐妹溓珠》这些历史故事搬到瓷器深受社会社会欢迎,他们的画作不但体裁好,更重要的是画工精美,人物生动,活灵活现。再配上诗文,印记,成为真正具观赏性、文化内涵、趣味性于一身的艺术珍品。正是这样,他们画的作品一经出手,便被抢购一空,有的名气大的画师接的订单不断,只好顾请学徒工或其它人员来完成订单,师付对于画的好者在其上面提写诗文,盖上印记,对于一般作品只署店号名称,印记,如松林阁等。因此,就出现同一个红店和画师的瓷绘画有精品也有一般之作的说法,古玩行中称为“商品之作”。

图1--4毛子荣绘150 件民国小脚人大瓶
当学徒几年以后,基本学会那几个画片,便出徒单干,另起炉灶。虽然接活、维持生计没问题,但由于画工及创作体裁却没有太大的提高,更没有在诗、书、文、印方面有更大的突破,这样一来,形成只靠在师付学来那几个画片吃饭的局面。有资料表明民国时期名重一时成名瓷绘画师大多数走的这样一条成材之路,王琦,潘佘
等名家就这些人中蛟蛟者。夏静奄兄弟,洪步佘,张荣顺、毛子荣,熊子清、佘永祥等二流名家也是如此,但他们的徒弟的水平就明显差劲了。

图5--8:松林阁款绘民国小脚人,图案显得呆板无动感,字迹了草,是典型商品之作
椐铁源编著的《民国瓷器》一书介绍:民国早、中期景德镇注册的瓷器红店,作坊,窑埸一千六百多家,到了民国晚期也有几百家,当时烧制一对嫁妆瓶价值是3银元
,一对14寸清花罐价值是1,92元,画工一般的价格低30%,但价格低也有较好的销路。这些嫁妆瓶等五大件,大部分销往热,辽地区,山东、河北等北方地区。这是也是东北地区传世嫁妆多于南方原因之一。流传至今像上边提到名家或清等小名家画片,现在市场上也还能偶尔见得到,而像王琦,潘肇唐,佘全人
、余荫堂这样大画师级的作品存世量就极少了。

图9--11、民国名家洪步馀绘民国小脚 人,人物生动,彩头浓重,小孩动感强烈,是精心之作
本文章分五次发表,三天发一期,
一、“摩登女、小脚人”瓷画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摩登女“小脚人”的绘画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再现时代的风貌
三、王琦笔下的《拉洋车的人》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
四、“摩登人,小脚人”画面表达意境和水平差距原因探讨
请关注最后一期:
五、民国“摩登女”、“小脚人”粉彩瓷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