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酱釉剔花双系莲花纹穿带扁瓶的故事

标签:
金代酱釉剔花扁瓶捡漏市场拍卖价值收藏彩云轩主古玩城休闲 |
图一、扁瓶的正面观
当看到第一眼扁瓶时我心里就明白了,这是一件开门的老窑瓷器:全器高24公分,宽22公分,口部直径5公分,底足最大直径9,5公分。全器酱釉,呈园球拍形,小嘴、二侧肩部有二个系,溜肩双面园形开光,,刻出的莲花花瓣清淅、秀美,生动传神。剔花出筋增加莲花立体纹饰欣赏效果。外圈装饰带用点状纹装点缀使器物更加美观大方。釉水凝厚,温润,镜下可见金灿灿星点,如夜色之星空般美丽。底呈扁园形,二侧可见穿带孔,底足呈黄白沙胎,圈足不刷釉,足内有釉斑。
图二、侧面观
我看了半天爱不释手,迟迟不语。他看我的样子,以为不好说话似的,连忙说:“没事你尽管说反正我也没有花几个钱来的,我完全能接受”。他的话让我十分感动,我告诉:“恭喜你,捡漏了”。他脸上马上由白转红,惊喜的说:“真的吗”?我说,“是的”。我告诉他,从造型和纹饰上判断,应该是辽金时期北方地区生产的低温酱釉刻花莲花纹双系穿带扁瓶。
图三、局部近镜效果
我告诉他:“扁瓶,又称扁壶,主体呈扁圆或扁方形壶腹。两侧有桥形或半圆形系,底部方形或椭圆形,底足有对穿孔与四系相连,便于绳索环绕捆绑。胎体沙质感强。此类扁瓶起源于少数民族的马上文化,两边的系用于穿绕绳索,挂在马上便于携带。有两系,四系,六系之分。圈足侧面各有一孔,因其可穿绳背挂,故又叫做穿带壶(或穿带瓶)。该器型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为陶器,西晋时始有瓷制器。辽、宋、金、西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为流行,适于游牧、行旅中作酒壶或水壶用。制品多为黑釉、黄釉、褐釉或白釉印花装饰。元代以前,扁壶多用于穿带背携,壶体较小,高度多在25厘米左右,亦见有小至10厘米者。元代出现高40厘米左右的青花方形大扁壶,且侧系变为肩系。后世的带系扁壶则慢慢演变成了装饰品,失去了最初的作用。这件酱釉刻花莲花纹双系穿带扁瓶无论从造型、釉水还是刻画工艺上看是金代的器物,现保持完整十分难得”。
他听完的这番讲述,兴奋的说,“看来我真的捡漏了”。”我告诉他,不但是捡漏,而且是捡大漏了呢,他十分诚肯的说:“从你帮我鉴定瓷器上看,你是一个诚实、可信的人。在此前,我也请了几个“专家”看过了,没有人这样一五一十的告诉我,更没有人讲出它的真实价值,他们关心这件东西多少钱卖。但我想,东西还没弄清呢,怎么谈得上出手呀,所以,我一概回绝了,现在好了,请你估个价吧,看多少钱合适?“我说,这类东西过去曾经拍卖类似器物,约在4-5万元之间,你这件器物较人家上拍的稍小些,定价在3万元比较合适。他听了后沉思一会说:“我很信任你,能否邦助联系买主,卖了钱好给孩子交学费”我说:“现在是古玩的低潮,能否一下出手还不好说,可以帮你联系买主,有消息再告诉你怎样呵”。他答应了。
此后,收古玩的贩子常到他家来看这件东西,有的出3千(元)的,也有的出4千(元)的,最高出到13500元他也没动心,用他的话说:“给多少钱也不卖了,要留给孩子”。后来他来过一次电话,告诉我,想拿到锦州找买主,但他的条件是少五万不出手。我只告诉他,你的心气较高,放在我这里也难出手,他一再的强调信任我,非要放到我这里出手,我也只好答应了,但我知道这样器物不值五万元,二万三万还是值的,那就先放一下在说了。
感谢曹作兰博友指出本文中的错句,(原文是:“3000千,4000千”,是当地表示钱的土语)但文字上这样表示就错误了,在此,郑重向博友致欠,再次谢谢博友们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