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降彩名家杨紫卿《风麈三侠图》大瓶赏析
杨紫卿是清未民国初年深浅降彩瓷绘画高手,擅长人物、诗文也具特点,流传作品虽不是太多,但流传于世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其精品了。

图一、正面局部观

图二、正面局部特写
浅降彩《风麈三侠情图》大瓶是杨紫卿光绪时期作品,高58公分(300件)单面彩。正面是突出画了三位侠士惜别画面,后面配有四句诗文和铬文,其诗是“三顾竹庐出英雄,慷概南阳起卧龙。鼎足未安星又磒,阵图留与浪涛春。旁边铬文是:岁属丙午(光绪32年)杨紫卿写。全器人物画风格独具特色,不但人物表情刻画细致,线条清新,面部表情非常具有神态,服饰也有飘浮动感,更让人叫绝的是,这件大瓶有一对生动的翩蝠耳,这在清未、民国时期画大瓶风格上的很少见。这种视觉画面,结合后面的一首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美不可言的感觉,突出了三侠离别的情感,让人看后过目不忘。也反映出作者心目中追求和想往的人际关係。
全器器型硕大,画中人物极具生动传神,背面诗文字体硬朗,更增加了文人色彩,是一件珍贵的收藏品。

图三、正面局部人物特写
浅降彩瓷产生于清代未期,仅仅延续了70年。这个时期正是官窑瓷器走向衰败时期,彩绘瓷的主体由宫廷权贵逐渐转为文人士大夫和巨商豪绅。在清未,风雨飘摇生活环境下,文人追求安定和谐的田园生活,反映到画面上必然是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诗、书、画本来就是文人最爱,他们的笔下的诗、书、画在瓷器上,格外受到有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的青咪,在彩绘画技上,他们远取宋、元画风之精髓,近学“四王”风骨,用水墨勾勒出轮廓,略施清淡粉彩青色,呈现出清雅洒脱的艺术风貌,走出了官窑瓷器彩绘瓷画呆板、凝滞的桎梏,张显个性的艺术瓷特色。程门、王少维,王凤池,金品卿,马庆云,汪友棠,何明谷,、王琦,汪野亭等一大批浅降彩开拓者和著名的绘瓷大家,给后人留下鲜活亮丽的浅降彩作品,但到了后期,新粉彩的出现使原来意义上的浅降彩有了明显脱变,在某种意义讲,它不在是早期的浅降彩了,杨紫卿的作品正是此过渡期的产物。

图四、背面诗文

图五、图五、作者款识

图六、具有特点的大瓶耳部

图七、非常好看的双耳大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