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博客的早教年终盘点推出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仔细看着各位妈妈或爸爸的经验,越看越晕乎,原来所谓“早教”还有那么多道道,还有那么多班可上,这家上幼儿园一年12万,那家光买书就花8000,俺家既没上过,也花不起呐多银子。
欲言顺,先正名。于是,俺先去查了查,到底啥叫早教。著名的百度告诉我,早教的定义是这样的——
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岁这个阶段,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敏感期的发展特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广义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狭义主要指上述阶段的早期学习。一些国家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但另有人主张早期教育应重在发展智力。还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大影响。
原来,到底何为早教,争论也很多。我更愿意接受“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解释,而不接受“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这样的教育。因为从根上说,儿童心理学鼻祖卢梭老人家告诉我们,小孩子在12岁以前基本没有逻辑思维的,许多东西教也没用。现在的西方研究把这个年龄提前了,但也只是提前到9岁。我想,应该许多家长也都认同,早教,不简单是早早地教写写算算。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为孩子的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打下良好基础,应该花多少钱?
先晒晒俺家的清单吧——
育儿嫂,因为有了全职的狗子妈,支出:0
亲子班,因为有了全职的狗子妈,支出:0
英语班,因为有了全职的狗子妈,支出:0
美术班,因为有了全职的狗子妈,支出:0
音乐班,老师也是狗子妈,免费。
舞蹈班,是的,还是狗子妈,不要钱。
玩 具,每季度添置一批,淘宝进货,支出:每次不超过50元。同时接受亲友无限期捐赠。
阅
读,时常更新,当当进货,支出:每次约50元左右。不过这个不太准,因为我们俩口子都喜欢读书,家里藏书不少,狗狗小时候,我就经常给他读我们存的一些动物类故事书。绘本之类的,他一岁之后才开始买来看。
……
这样算下来,俺家二狗子生下来,家里也没太花钱。所有的教育都由我来完成。早上起来就是我给他唱唱跳跳,或者听歌,听音乐。四五个月,就开始时不时说两个英文单词。看他想拿笔,就让他画画儿,看他去摸书,就给他读故事;领他去外面散步,就指给他看花花草草,“狗狗,闻一闻,小花香不香啊?”狗狗便凑鼻子去闻。一阵风吹得树叶哗哗响,便急忙和狗狗说:“快看,狗狗,是风,风把小树叶都吹得跳舞了。”狗狗也学我伸出小手去“摸”风……
所谓的益智玩具,狗狗都不太感兴趣。他最喜欢的还是生活中的玩具,所以我就把家里不用的瓶瓶罐罐洗干净给他玩。塑料杯子塑料碗,套在一起,再一个个分开,装几粒豆子,从这杯倒那碗再倒回来,这样反反复复,能玩好长时间。一个矿泉水瓶,里面装上绿豆,瓶身上系根绳子,让他牵着出去玩儿,走在路上哐啷啷响着,小区里的小孩子居然还羡慕得来抢。纸飞机,纸青蛙,只能装模作样地玩儿,但也蛮喜欢。当然,最喜欢的就是小汽车,他的玩具里汽车的比例也最高,但不是非真汽车不可,有时拿块石头也当作汽车放在地上跑得欢。
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就是小区里最长在户外徜徉的孩子。遇到小朋友,我便先问:“***,你好啊,你今天高兴吗?”久而久之,狗狗也学会了,看见小朋友都会亲热地上前去打招呼。和小朋友玩耍中遇到问题,只要不出现过激行为,我也不太干预,他们自己都协调得很好。在家里,我和他爸对狗狗说话都非常注意,尽量不是哄小孩子,而是按正常人际交往的规则。因此,狗狗说的第一个句子,居然是在他爸爸递给他一块苹果后,一字一字地说:“谢-谢-爸-爸-。”把他爸感动了一个大跟头。
所以,哪用去上那些班啊?我们一天24小时都是亲子班、音乐班、美术班、舞蹈班……狗狗6个月就会爬、会站,9个月会下床、下台阶,11个月会走,16个月会跑、会双脚跳、会独自上下楼梯,这些都没有训练,惟一的诀窍就是任他在家里摸爬滚打、外加一个活蹦乱跳的老妈的熏陶。只有一条缺憾,我这个当妈的都把自己炼成话痨了,狗狗的语言能力尚未展露头角。
18个月,我们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的老师们都说,作为一个一岁半的小孩子,狗狗是少见的各方面能力发育得极佳又非常均衡,好奇心、注意力、操作能力、探究能力都非常好,既敢玩儿又会玩儿,幼儿园里许多大孩子还要跟他学怎么他玩儿。同时,对小朋友也很友好,非常喜欢集体活动。
谁说,早教就一定要花钱?多花钱?花大钱?
谁说,早教就一定是要上那些班、买那些昂贵的玩具?
我并不是在炫耀狗狗是什么天才。我和他爸并不想培养天才,也不认为狗狗有什么天分。但我们认为,有一个充满爱意的家庭,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外加适当的引导,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自己与环境的适应,自学成“才”。他是个苹果,便会长成个好苹果,是个西瓜,便会长成个好西瓜。教育的本意,并不是要把苹果培养成西瓜,或硬让西瓜变成苹果,那是科研活动,不是教育行为。而这其中,充当引导者的,当然是由最爱他、熟悉他、理解他的家人来担任才最合适。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我觉得现在早教被妖魔化、泛滥化了。所有的广告、宣传包括书籍的推销,都醒目地印着“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或“从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浪费了两天”这样有些耸人听闻的字句,事实真是那样吗?我觉得这种提法本身,就是对教育的误读。教育哪里有“输”“赢”和“浪费”这回事?教育难道不应该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吗?教育难道不应该是因材施教、吗?
有人会说,那是你家狗狗还小,再长大些看看?
是的,再长大了,也会要多学些东西。我们决定先从家人都擅长的地方着手。比如,游泳、轮滑、打打球。学习运动非常符合小孩子好动的天性,也可以发泄他那喷薄欲出的精力,更有利于培养他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如果有时间,我还希望能多一些全家集体活动的项目,比如一起爬爬山,去郊游或者搞搞家庭竞赛,想想都觉得会是很有趣的事情,谁又能说,这些就不是教育了?
钱,并不是不能花。只是,不应该认为,只有花钱才算是教育,或者,把金钱的成本与教育的价值相等同。
当然,这些都是对家长巨大的考验。早教,说是教育孩子,其实也是教育家长。爸爸妈妈需要回顾自己成长期的失误,建立自己的教育观,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家长。从我走过的这20个月来看,这条路并不容易,坎坎坷坷,别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孩子的反应也有时会使自己沮丧,同时,也会感到社会早教洪流的裹胁。
一位网友的评论说得好:“不要迷恋早教。早教其实只是个传说!”还是放下心来,去发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乐趣,去享受和他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吧!这本身就是对双方人生的一大馈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