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猪宝的阿姨,总习惯把我叫做“狗狗的后妈”。理由很简单,我不象别的“亲妈”那么疼孩子。
狗狗摔了,我就当没看见;狗狗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我也不上去理论;狗狗的玩具被小朋友抢走了,我也不理会……总之,领狗狗出去玩儿实际上就是我在偷懒、耍滑、放风。“我看你就是后妈。”她差不多每天都要说一遍。
时间久了,大家也看出我这个“后妈”的效果来。比如,狗狗走得比别的孩子早些,虽然看起来歪歪扭扭的,但很少摔,即使摔了也很少哭,自己爬起来接着走。现在还会走马路牙子、减速带什么的。而且越走越快,看起来离跑已经不远了。
碰上小朋友抢玩具,狗狗大部分时间是不理会。抢走了他就找别的玩儿,什么玩具都没有自己蹲地上抠石子儿也能玩儿好大一会儿,一点儿不象别的小孩儿那样护东西,而且也不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所以我们每次出门回家后都要少点儿什么,第二天就有别的爷爷奶奶阿姨来问:这个是不是狗狗的呀?被我家不谁谁拿家玩儿去了。
有时候看上别家的玩具了,他也会想要,着急了也去抢。这时候如果对他说:“狗狗,这个球球是谁的啊?”他便用手指指人家。再说:“那咱们把小球球拿给小朋友玩儿好不好啊?”他就会很高兴地把球球送过去。而我们小区有很多小孩子拿了人家的玩具都不肯还,一说还就要大哭不止。
有人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我觉得,小孩子个个都是鬼精灵,十分会察颜观色、见风驶舵,因此不能总让他觉得,有个妈妈在后面,万事不用愁。
举个例子来说,狗狗这个年纪,徒手上台阶已很熟练了,但徒手下台阶还是有些困难。因此有段时间,他只要想下台阶,就自然地向上伸出手摸大人的手,左手摸不到就伸右手,自然得象呼吸一样。这倒没什么,关键是他一抓到大人的手,就不管不顾伸出脚就迈,既不看路也不管台阶有多高有几级,搞得常常象猴子一样吊在大人的两只胳膊上被拎下来。
后来我心一横,只要看到他走到台阶边上,立刻躲得远远的。他伸左手摸,再伸右手摸,咦,都没摸到。抬头瞅瞅,没看到妈妈。怎么办?小家伙左想想右想想,第一次很“生猛”地抬脚就向下迈,结果当然是摔个大马趴。周围的阿姨妈妈奶奶姥姥,无不大惊失声起来,只有我还故作镇定地说:“没事儿,别管他,都不去扶他。”狗狗在地上趴了一会儿,见没人来理他,自己一咕噜爬起来跑了。第二次、第三次便再不敢“生猛”了,先是小心翼翼地象下楼梯那样倒着下,后来是小心翼翼地蹲下慢慢下,现在,低一些的台阶已经可以很熟练地单腿徒手迈下了,高一些的还不成,不过他自己很会判断台阶高低,到了眼前一秒钟不用便可以决定用哪种方式“逾越”最安全。有些地方一次判断“失误”,他就来来回回练习几次,一旦成功便双手挥舞大叫不止,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再比如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虽然小孩子还不太懂得一些社交规则,比如谦让啊友爱啊,可我总想看看依他的本性他是怎么处理的,如果处理得当便不用再费力引导,如果反应过激再寻找对策。至今为止,狗狗的反应基本是“无所谓”型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个不能玩儿,我去玩儿别的。而且基本不攻击别人。我觉得还挺好。相反,看那些打人、抢玩具的孩子,都是有家长在旁边,而且似乎是越拉着说着打得抢得越凶。后来我想,连宠物都知道仗人势瞎叫唤,何况是人呢。如果没有家长在旁边拉着拽着,那些小孩子没准儿也要三思而后行呢。即使偶而受一次欺负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就是被推个跟头,他自己再看到这个孩子就躲开不去招惹人家了。
从走路到处世,我希望狗狗都能靠自己的力量,慢慢摸索和学习,而不是一味地由爸爸妈妈灌输。也许是要比后者多走些弯路多受些挫折,但希望这样能让他学会挑战,学会坚强,学会应对失败。
爱有多深,心就有多硬。这就一个“后妈”的情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