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一把高尔夫,以摄影的名义

标签:
高尔夫摄影纪录片李一川高尔夫摄影 |
分类: 高球杂谈 |
我的初衷
长时间从事一个行业,会积淀下许多经验与认知,挥之不去,想总结、记录、表达和纪念。为此,我想拍一部有关高尔夫的概念纪录片,无所谓权威发布,自由原创地以一个高尔夫从业者个人视角侧面记录和展现中国高尔夫产业与高尔夫人成长的滴点印记。
http://s3/bmiddle/538a8c60t9d13f7e45572&690 (2月11日开机)
我的方式
小说、影视、音乐等文艺创作有商业与严肃之分,就我的这部酝酿中的高尔夫概念片或说创意影像来说,写意远多于纪实,或说通过局部纪实来传情达意,抒发一种也许只有业内人士才更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高尔夫情怀。所谓 “自发的创作”基本以自述方式为主,贯穿着故事回忆,这些故事给我拍摄此片的创作冲动与艺术感觉,激励自己将挚爱的高尔夫摄影事业进行到底。总之,想法是自发的、手法是自述的,故事是自己的,心情是自在的,形式是自由的,片子是自拍的,想以高尔夫人放松纯粹的自娱心态与手段,讲述我与高尔夫不能不说的故事。
http://s10/bmiddle/538a8c60t9d13f99573a9&690 (设备无敌兔)
我的设想
纯粹的高尔夫精神、境界内涵及生活方式与态度,是本片追求的核心表达目标。高尔夫运动注重心理修养,崇尚精益求精和自我超越的完美主义诉求,同时,高尔夫球场环境和运动本身都充满艺术美感,本片定位概念片,就是想以概念形式揭示高尔夫运动丰富的魅力。情节上是“进行曲”式的,偏意识流风格,镜头间存在着概念上的传承,而所有镜头的设计,核心就是在强调:一种态度,环境变,人物变,执着、勤奋与毅力的高尔夫态度不变,对高尔夫摄影的态度不变,通过这个态度传递一种信任和期待。
我的故事
我在2002年刚开始拍高尔夫球场,那时候因为对色彩的偏好我还不惜成本地坚持用胶片相机。2009年在“高尔夫印记”改版的时候,需要将所有的胶片图片整理出来,这意味着非常大的工作量,要把胶片图片先扫描并且与网站上的每一张小图相对应,这项工作实际做起来要比听上去难太多了,因为当时所有球场的胶片并没有仔细的分过类,因此实在不知道怎么能把数千张的胶片和已经形成的电子文件对应上,加上又几乎不知道照片内容各是哪家球场,这项工作用了包括我在内一共四个人大概三到四周的工作时间,好在最后我还是一个球场一个球场的把所有照片准确回忆起来,这是因为,每张胶片都像是印在我的心里。我说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建立高尔夫印记过程中的故事以及感情积淀都是我拍摄这个主题影片的动力,策划这部概念创意片的初衷和意义,也是想聚焦关注所有"高尔夫人的状态与高尔夫发展的印记",使之成为一部“中国高尔夫发展史记、与高尔夫人物志”式的作品,片中的形象、情节和传达的感情既是中国高尔夫业内现实中的,也是理想中的,希望本片是中国高尔夫一个历史时期的总结和形象的记忆,同时也表达我与“高尔夫印记”这个团队将高尔夫摄影事业进行下去的愿望和决心。
回顾建立高尔夫印记这个国内最早的高尔夫专业摄影品牌创业过程,一路走来遍尝艰辛苦涩,想起无数次爬上六米以上的梯子,迎着北方动辄六级以上的大风拍摄球场,而这些凝结着体力与脑力付出的图片作品,还遭遇版权分争或无偿使用的困扰,与拍摄时尚类的商业图片相比,坚持做高尔夫摄影始终承负着很大的商业风险。相信不少我身边的高尔夫业内同行都可能感同身受,如没有点理想主义甚至英雄主义情节与信念,是难以支撑过来的。
但一路坚持地走过来,回头看,会感觉所有这些付出的都是值得的,“神马”也不全是“浮云”,因为从这个过程中品味到最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人生价值体现与收获成就感的快乐喜悦,从而对自己热爱的高尔夫摄影事业的未来充满无限希望。高尔夫运动的真谛是“天赋+时间+毅力”,坚守至今,我已能隐约听到中国高尔夫摄影的春天脚步的临近。